第六章 十八路諸侯(1 / 2)

話說,那隨從就要將那差點撞倒陶謙之人痛打幾頓,不料他那人卻一個反手,將那隨從擒住,另一人見同伴失利,二話不說,舉起拳頭上前便打。那人一手擒住一人,一手去戰打來之人,隻一下便將另一人捉住。隻見那人兩隻手擒住兩人,口中笑道:“要不是今天有事,必叫你們兩人三月下不了床。街上相鬥,早有人報與巡邏士兵,士兵整隊趕來,將陶謙四人圍了起來,大叫:“什麼人再次造事。”

卻一見那擒住陶謙二位隨從的人,連忙拱手道:“不知都尉再次辦案,還望恕罪。”

那人不是李騰還能有誰。這李騰平時也不是魯莽之人,隻因有人來報說徐州刺史陶謙領兵路過山陽城,黃縣令差其將陶謙請來,宴請一下。李騰見天色已晚,恐怕城門關閉。那城門如若關閉,必須要黃縣令手令才能打開。李騰怕麻煩,因此快步向前,想趁城門未關之時,將陶謙請來,卻一時不慎,在這裏差點將陶謙撞到,也是巧了。

李騰依舊壓住那兩人,對那兵士道:“這裏無事,你們巡邏去吧。”

那兵士告了一聲,便帶著隊伍走開了。陶謙李騰甚是威猛,隻兩下便將兩個隨從擒住,上前一步,拱手道:“老夫陶謙,字恭祖,乃徐州刺史,因閑來無事,來到山陽城中閑逛,不想冒犯了壯士,還望放了他們吧。老朽在這給你陪個不是。”

李騰一聽眼前這老丈自稱陶謙,乃是徐州刺史,不正是自己要請的人嗎?連忙放開兩人,跪倒在地道:“我乃山陽城中都尉,姓李名騰字雲飛,因奉黃縣令之名去城外請刺史大人前來一敘,不想在這裏冒犯了刺史大人,和另外兩位大人,還望大人們恕罪。”

陶謙見李騰乃是黃縣令的人,又聽得李騰自報了姓名和字號,說道:“你就是帶兵掃平九裏山賊匪的李騰,李雲飛?”李騰道:“正是小人。”

陶謙大喜道:“都尉快快請起,都尉平了那九裏山之害,還了山陽,豐,小沛三地安寧,功勞甚大,謙早想接見,但苦於沒有機會,想不到今天在這裏遇上了都尉,真是相見恨晚矣。”

李騰道:“刺史大人過獎了。”

李騰便給陶謙的兩名隨從賠了不是,著一人趕回軍營,小人流寇,仔細防禦。今夜黃縣令宴請,明天一早便再回去。那人自去軍營報信,其餘三人人便往黃縣令府衙一路有說有笑的去了。

來到宴席,陶謙和黃縣令自是坐了上位,其餘人等盡皆下作。酒過三巡,菜過五味。陶謙便說起城中和李騰相遇的那段因果,黃縣令聽後,哈哈大笑道:“刺史大人和雲飛竟是那樣相遇,況且從我表彰雲飛功績之後,刺史大人給予的回信中,對雲飛甚是喜愛,不如將雲飛收入帳下,聽後調遣。”

陶謙道:“雲飛乃當世虎將,我自願意將其收入我的帳下,隻是不知道雲飛是否願意。”

李騰起身跪倒在地道:“刺史大人的厚恩,雲飛心領了,但是黃大人對我禮待有佳,有知遇之恩,今番讓我舍黃大人而去,雲飛自是於心不忍。還望刺史大人見諒雲飛的苦衷。”

陶謙道:“鍥而不舍乃是義,雲飛真丈夫也。讓老夫佩服,我敬都尉一杯。”

李騰慌忙爬起,端起酒杯,道:“豈敢,豈敢。”

便將那杯酒一飲而盡。然後坐於下麵。自不說話。陶謙道:“陛下幼小,董卓無道,殘害百姓,民不聊生,百姓生活如同水火。不知什麼時候,天下子民才能像這山陽城中居民一樣安居樂業。”

黃大人道:“此番刺史大人連同十八鎮諸侯共同討伐董卓,勢必能還天下子民一個太平盛世。”

陶謙道:“但願如此。”

黃大人舉起酒杯,道:“來,我們大家共飲此杯,希望刺史大人連同其他諸侯旗開得勝,斬董卓等一幹無道之臣,還我大漢一個太平盛世。”

底下眾人齊聲道:“還我大漢一個太平盛世。”

一起喝了那杯請願酒。眾人又喝了一陣,李騰隻聽見黃縣令呼喚自己,連忙來到旁邊,黃縣令道:“董卓無道,廢長立幼,不合天意。我想讓都尉此行和刺史大人一同前去,為國家效力,斬了董卓一幹人等,在歸還山陽城,你看如何?”李騰拜倒而謝。陶謙笑道:“我得雲飛助之,此番定能成功。”

眾人又吃喝了一陣。黃縣令便送陶謙去休息,李騰自去住處,整理換洗衣物,財帛細軟。準備第二天隨陶謙一起西征董卓。告知孫明趙奇好好守城。

第二天一大早,李騰便早早起來,拿了衣服細軟,提了雷龍錘。於府衙門前候著,等陶謙出來之後,便隨陶謙一起軍營。陶謙便將李騰一一介紹給眾將士,尤其是當眾將士看到李騰手中之雷龍錘時,莫不目瞪口呆,讚李騰道:“真乃天神下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