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位專家談怎樣正確治療感冒(1 / 1)

卷首語

作者:楊方略

最新的調查資料顯示,在2萬餘名接受調查的我國居民中,有90%的人每年會患1~5次感冒,有53%的人每次患感冒要花100~200元的治療費(包括購買感冒藥、止咳糖漿、潤喉片、拍胸片、驗血及進行輸液治療等費用),有70%以上的人認為“治感冒花費多,希望便宜點”。調查人員表示,如果按照每人每年患兩次感冒,每次治療感冒花費100元來計算,我國居民每年治療感冒需花費近3000億元。這種奇怪的消費現象也被稱為中國的“感冒經濟”。有人形容說,在中國治療感冒就像“用導彈打蚊子”。那麼,這種最常見的小病為什麼需花費這麼多的錢進行治療呢?

在我國,絕大多數人都認為患了感冒應該“上醫院”、“吃感冒藥”甚至“吃抗生素”。對此,著名藥物不良反應專家、衛生部全國合理用藥監測專家孫忠實說:“這三種觀點都不太正確。普通感冒患者沒必要去醫院進行治療。感冒最好的療法就是多休息。患了感冒若是去醫院掛號、排隊不僅會耗費體力,也會增加發生交叉感染的幾率。大多數感冒都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抗生素隻能治療細菌性感冒,不能治療病毒性感冒。此外,感冒藥僅能起到緩解鼻塞、咽痛等不適症狀的作用,也無法治愈感冒或縮短此病的病程。很多人習慣同時吃多種感冒藥進行治療,這樣易造成用藥過量,引發嚴重的並發症。”孫忠實還提醒人們:兩歲以下的感冒患兒在使用非處方類感冒藥時起不到任何的治療作用,而且會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主任委員、解放軍總醫院內科教研室主任劉又寧表示,醫生和醫療機構很少向患者宣傳“感冒可以不治而愈”的科學理念,反而在利益的驅使下進行過度治療,加深了患者對此病的誤解。在很多醫院,感冒患者即使沒有發生細菌感染也會被掛上吊瓶,用上抗生素。這類情況是必須加以糾正的。

中國醫院協會門(急)診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王吉善教授表示:“感冒患者動不動就輸液的做法最不可取,能吃能喝就等於輸液。輸液屬於有創治療,其風險比口服藥物高出很多。”

在被問及“自己得了感冒會怎樣做”時,三位專家一致表示,治療感冒最好的方法就是“多喝水、多休息”、“保持室內通風和合適的空氣濕度”及“不特意吃感冒藥”。劉又寧還說,感冒患者一般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咽部不適,此時應選用一些含片進行治療。孫忠實說,感冒患者在患病初期可以每天服用一些板藍根或感冒衝劑,連續服用3天,就能改善各種不適症狀。國內銷售的抗感冒藥幾乎都是複方製劑,其中含有可解熱鎮痛、緩解鼻充血等症狀的多種藥物成分。因此,感冒患者若想通過服用抗感冒藥來緩解不適症狀,隻需服用一種此類藥物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