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不周山 (四 下)(2 / 2)

“不愧是封常清的關門弟子,一出手,就露出了名將的風範!”與普通百姓不同,華亭縣的大小官員們,對王洵的底細知道更清楚些,內心當中的感覺也更為複雜。

欽差大人肯定不是假冒的,縣令和主簿兩個,曾經親眼 查驗過此人的印信。那可是如假包換的正四品監門將軍,皇帝陛下的貼身家奴!可這家奴在華亭縣的作為,卻實在不給其背後的主人長臉。自己巧立名目,勒索地方不說,還放任手下那些飛龍禁衛為非作歹。前後才幾天功夫,就把華亭縣攪得烏煙瘴氣,連個可以安安靜靜讀書喝酒的地方都找不到了。

而采訪使王大人,所做作為與欽差恰恰相反。除了暴起發難的那一瞬,偶然露了一下崢嶸之外,其他時間都是規規矩矩。就連他麾下那些異族親衛,待人接物也都客客氣氣,從不仗著主人的勢力四處招搖。

如果潼關被叛軍拿下的那個謠言是真的,亂世當中,有這麼一夥人來到了華亭,對地方上來說,絕對是福不是禍。那些侍衛們的身手,地方官員們在昨天下午有目共睹。而同樣的一夥地方團練,掌握在張文忠手裏時,便是一群沒頭的蒼蠅,除了給地方上添亂之外,起不到任何正麵作用。到了安西采訪使王大人手裏才幾個時辰,整支隊伍便脫胎換骨。即便無法拉出去剿匪平叛,用來保護相鄰,威懾趁機作亂的宵小之輩,卻是綽綽有餘了。

所以馮姓太監死在采訪使大人手裏,也算是老天有眼。隻是拒接聖旨、誅殺欽差這兩項罪名,實在太駭人了些!顧忌到以高力士為首的太監們在朝廷中那股龐大的勢力,地方官員們不得不小心翼翼地跟采訪使大人及其屬下將佐保持一定距離,既不敢與對方交往太密切,也不敢過分疏遠。既不希望對方馬上離開,又不希望對方永遠駐紮在華亭縣。真是進也為難,退也為難,無論怎麼做,都提心吊膽。

“最好是讓叛軍把高力士等人全捉去,一個個就地正法!”有人感憤於封常清的遭遇,心中暗暗祈禱。那份給皇帝陛下的臨終遺表前半部分,昨夜就被王洵當眾傳閱過了。凡肚子裏多少還有些良知的,無不感動得掩麵而泣。如果王洵當時趁勢逼著大夥一道起兵清君側,相信地方官員們沒有勇氣拒絕。然而對方卻沒有那麼做,隻是借了華亭縣城外的小校場,說要在那裏休整幾天,順便等等身後的大隊人馬。

大隊人馬據說還有一萬多,個個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兵,每個人都配有兩匹大宛良駒。華亭縣距離京師不足五百裏,如果放開坐騎狂奔的話,其實最多也就是三天的路程!

如果您覺得《盛唐煙雲》還不錯的話,請粘貼以下網址分享給你的QQ、微信或微博好友,謝謝支持!

( b/0/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