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礪鋒 (七 上)(1 / 2)

第二章礪鋒(七上)

這句話乃是他從趙懷旭嘴裏聽說,如今原樣轉述出來,在語氣語調上,卻又加進去了許多自己的感觸。00半生潦倒的萬俟玉薤聽在耳朵裏,登時雙目便是一亮。旅率十三聽到後,心中也好像有半盆熱油被引燃了般,燒得恨不能立刻就跳起來。手握刀柄激動了好半天,卻又慢慢低下頭去,歎了口氣,幽幽地道:“跟趙將軍認識這麼久了,沒想到他還能說出如此高深的話來!當年十三追隨下道朝臣大人之時,他也曾經說過類似的話……”

“下道朝臣,名字怎地這般古怪?”萬俟玉薤不知道十三來自東瀛,楞了楞,本能地追問。

“就像你的名字不古怪一般?”十三瞪了他一眼,氣咻咻地地回應,“他是曰本國望族,名字當然和大唐不一樣!”說罷,又將頭轉向王洵,繼續歎息著道:“大人當時跟我說,大唐之所以強盛,便是因為唐人的富貴貧賤不是生下來之時就注定的。隻要你有本事,隻要你肯努力上進,功名富貴就擺在你眼前!”

真的是如此麼?難怪人家都說距離越遠景色越好。作為一個唐人,王洵的感受卻和十三的故主,曰本遣唐使下道朝臣截然相反。自高宗之後,科舉製基本上就成了昨日黃花。能榜上有名者,十中七八不是憑個人本事,而是看背後的推薦者為哪位,其實力如何?僥幸有那麼一兩個憑真本事取得功名的,如小張探花,薛景仙等,則始終在底層官吏位置上徘徊。隻要抱不上一棵大樹,就永遠甭想有站在朝堂上指點江山的那一天。倒是一堆像自己這樣,既然沒什麼本事,也不願意努力做事的人,靠著祖輩父輩的餘蔭,很容易便爬上了五品、四品乃至以上的高位。

想到這兒,王洵忍不住又歎了口氣,低聲問道:“十三,你現在心裏頭是不是覺得很失望?!”

“沒,沒有?!”立刻,十三將頭搖成了個撥浪鼓。“十三可以發誓,真的沒有!大唐雖然有些地方不像下道朝臣大人說得那麼好,可比起十三的老家來,還是強得太多。”說到這兒,他學著王洵的模樣歎了口氣,低聲補充,“在十三老家那邊,大人們如果覺得平民冒犯了他的尊嚴,可以當街拔出刀來,將對方砍死。過後絕對沒人追究。大唐這邊,雖然出人頭地也不容易。可即便是奴仆,主人也不可以隨便將其處死。這種待遇,這種待遇就好比……,唉!十三是個鄉下人,不知道該怎麼說。反正,反正從聽到這條法令那天起,十三就發誓,這輩子不會再回曰本去了。將來有了兒子,也一定讓他做個唐人!”

回國做一個平民,隨時都可能被地方豪強當街砍死。在大唐為人奴仆,反而更安全些。站在十三的角度,王洵估計也會做同樣的選擇。現在的他已經能懂得站在對方位置思考,所以能充分理解十三的感受。但是,又不希望身邊的氣氛一直這麼壓抑下去。因此伸手輕輕推了對方一把,笑著道:“前兩天不是誰,還說要買了大船回曰本去耀武揚威來著?對了,你有兒子了麼?怎麼從沒聽你提起過?”

“有了,有了!”提到子嗣,十三立刻從憂傷地回憶中掙脫出來,“有三個呢,都是在疏勒生的。老大已經七歲了,頭上長了兩個旋兒。特別能吃,還長了一個大個子,站起來,頭已經能頂到我這兒……”

他用手比了比自己的鼻子尖,滿臉驕傲。王洵見此,又輕輕一巴掌拍過去,笑著調侃道,“不是他高,是你長得太矮了。半大小子,吃死老子。你那點兒餉銀購開銷不?在咱們疏勒,米價可是不低!”

“夠,夠!”十三連連點頭,“封帥賞了十三兩百畝地,位置就在疏勒河邊。我家兩個婆娘和五個佃戶都是當地人,個個擺弄得一手好莊稼……”

“誰家的女兒嫁給你,真是倒了八輩子黴。平素擔驚受怕不說,居然還被當做佃戶一樣使喚!”見十三說得眼冒金光,萬俟玉薤忍不住也加進來,酸酸地調侃。

“她們自己樂意!”十三一揚脖子,滿臉驕傲,“誰叫咱大小也是個安西軍的軍官呢?不但有餉銀拿,種地還不用交田賦。嫁給我,她們其實一點兒也不虧!”

“你!”萬俟玉薤被堵得無言以對。疏勒乃大唐邊境上的重鎮,軍人的地位在這裏極高。而封常清又是出了名的護短。所以掛著正八品宣節副尉腰牌的十三,在大街上的確可以仰著脖子走。而他這個商販人家的護院,賺得錢雖然多,見到副尉大人卻隻有打躬作揖的份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