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看劍(三上)
拔汗那國王原為一突厥土酋,利用了大食與大唐爭奪西域的機會,才謀取了該城的控製權。在自立之後,該國便奉行左右逢源之策。既使向大唐納貢,又不肯將大食人得罪得太死。十餘年前,其王阿悉爛達汗因幫助唐軍消滅突騎施可汗吐火仙有功,被冊封為奉化王。此後,又因迎娶了義和公主,與大唐的關係日漸親密。
阿悉爛達汗為人甚為機靈,曾多次試探著自請去除王號,仿照高宗時代那樣舉國內附,為休循州都督一職足矣。大唐為了對西域諸國宣揚仁德,反而遲遲沒有接受他內附的請求。雙方揣著明白裝糊塗,誰也不把最後一層窗戶紙戳破,彼此之間倒也相處得融融洽洽。每次安西軍在河中有戰事,阿悉爛達汗必然出兵相助。而每次安西軍大戰勝利,都會分下大批金銀細軟,牲畜糧食,令拔漢那將士帶著大包小裹滿意而歸。
天寶十年的怛羅斯之戰,拔漢那又站在了大唐一方。但因為葛祿邏人中途背叛,安西軍遭到了五十年以來最嚴重的挫折。戰後,蔥嶺西北諸國陷入了大食與葛祿邏的前後夾擊當中,不得不屈膝投降。拔汗那國也隻好隨波逐流,被迫與大唐中斷了聯係。
但阿悉爛達君臣心裏卻都非常清楚,安西軍的實力雖然遭受重大損傷,但憑借來自中原的支持,其元氣恢複到全盛時期,也不過是三五載的事情。而大食人雖然來勢洶洶,其國富庶與強大程度卻根本不能與大唐相提並論。因此拔漢那國雖然轉奉大食為宗主,卻依舊能對治下百姓一視同仁,死活不肯像臨近的葛祿邏和柘支那樣,將國中所有與大唐有瓜葛的人等抄沒財產,貶為奴隸。
對於這麼一幫“冥頑不靈”的家夥,大食宗主自然十分不滿。隻是因為國中內亂剛剛結束,一時也騰不出手來收拾。便隻好采取老辦法,先借助宗教勢力一點點向當地貴胄滲透,然後再尋找機會廢掉阿悉爛達,推出一個更聽話的傀儡。
這種已經用爛了的招數,自然讓阿悉爛達君臣更為離心。所以,他們時刻都瞪大眼睛盯著安西軍的一舉一動,準備重新站隊。封常清在健馱羅大敗天方教東征軍的消息傳開後,整個西域為之震動。原先投靠天方教的地方貴胄們紛紛與背後的東家劃清界限。阿悉爛達便借著整肅治安,以防宵小趁機作亂的由頭,將國內親大食勢力狠狠收拾了一番。然而緊跟著“王師”卻止步與小勃律,遲遲不肯西進。阿悉爛達便又開始後起悔來,抱怨大相張寶貴怎麼不提醒自己些,以至於冒冒失失地鑄成了大錯。
就在這個節骨眼兒上,木鹿城總督夏普?蘇倫之子,突然領著唐使偷偷到訪,怎不會令阿悉爛達君臣喜出望外?當即命人打開王宮正門,以迎接失散多年的老友名義,將王洵等人迎了進去。賓主之間相談甚歡,一天後便達成了初步協議。明年開春,大唐安西軍將擇機翻越蔥嶺。屆時,拔汗那與木鹿兩國將為嶺西諸國表率,在藥殺水畔恭迎王師。
為了讓安西軍師出有因,拔汗那與木鹿兩國還將帶頭,彙集被葛祿邏阻斷在外的嶺北諸國,還有被大食征服的波斯、南天竺、吐火羅等,重新向大唐上表稱臣。同時,乞求王師繼續西進,徹底驅逐大食殘匪,救嶺西黎庶於水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