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隻要不提離開的話頭,花白頭發就有的是精神繼續交談。
“做生意呢,無論大小,最重要的就是,‘誠信’兩個字!”王洵清了清嗓子,唯恐對方耳朵背一般,將話裏的要點咬得極重。“講究一個童叟無欺。你不能因為客人年齡小,就故意提價。也不能因為客人衣著寒酸,就對他愛搭不理。否則,暫時也許能賺到一點兒小便宜,久而久之,損害的卻是自家信譽。倘若做砸了招牌,日後沒有客人登門了。鋪子也就黃了,最後隻會落得血本無歸!”
“嗯,有道理。的確有道理!”花白頭發臉皮絕對夠厚,明知道王洵在指桑罵槐,卻依舊頻頻點頭。
王洵淡然一笑,繼續大談生意經,“中原有句古話,秤杆端頭三顆星,曰福,曰壽,曰祿。缺一為折福,減二為損壽,若是欺負客人實力弱,短給三分,就是把福氣、壽命、財氣全折了進去。早晚必要遭到天譴。”(注1)
“是麼?”花白頭發難得把身體坐直了一回,仰著橘皮般的老臉繼續問道:“商人的信條是誠信!但是在中原古話裏,強盜得信條是什麼?”
他本想引誘王洵說出‘此山是我開,此樹是我栽’。誰料王洵根本不上當,略作遲疑,笑著回答:“盜亦有道。打仗時衝在最前,為勇。回撤時為同伴殿後,為義。知道什麼事情可以做,什麼事情不可以做,為智。取得財物能給大夥均分,為仁。劫富濟貧,不畏邪惡,為聖。如果隻是一味地倚強淩弱,見財起意的話,就連盜都算不上。頂多是群禽獸。而禽獸之群,最大不過千許頭。對外隻懂得弱肉強食,對內也是以力逼服,殺戮不斷,誰牙齒尖利誰有理,永遠不可能建立起秩序!至於建國封疆,更是想都不要想!”(注2)
前半段話篡改自《莊子》,後半段話卻完全是他借題發揮。雖然有些不倫不類,卻恰恰擊中了花白頭發心中的痛處。楞了楞,老狐狸終於收起了笑容,沉聲問道:“你是在指責我不守規矩麼?你知不知道你現在站在什麼地方!”
“規矩之所以為規矩,便不會因為我站立的地方而改變。”王洵笑了笑,語氣裏沒有絲毫畏懼,“至於族長大人的行為有沒有可以被指責的地方,想必在火神眼裏,看得比你我都清楚!”
“你是瑪茲達大人的子民麼?我記得中原還有句話,叫臨時抱佛腳!”花白頭發揚起頭,胡子一翹一翹的,顯然被王洵氣得不輕。
“火神眼裏,隻有光明和黑暗,善良與邪惡的區別。不會因人而異!”這些天來,在樓蘭人信奉的宗教上,王洵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因此信手拈來,毫不費力。
花白胡子再度被擠兌住了,苦笑連連。好一陣兒,才終於想起了一句有力的反擊,“規矩的確是有。樓蘭人在瑪茲達大人麵前發下的誓言,永不會反悔。可你帶的是商隊麼?”
這是王洵與沙盜交涉時,最大的破綻所在。前幾天跟石懷義爭論,已經被對方抓到過一次。因此在事後曾費盡心思彌補。此刻聽花白頭發提起,立刻笑著給出準備好的說辭,“不算商隊,晚輩頂多算一夥負責押運貨物的鏢師。但晚輩也非被族長大人所擒,一夥禽獸冒沙盜之名攔路打劫,被晚輩和族長大人聯手擊敗了。所以,此刻我等隻能算族長請來的客人。”
“客人?”花白頭發大怒,用手直拍桌案,“老夫吃飽了撐的,才請你來做客。信不信,老夫立刻調遣兵馬,將你等全部拿下。記得你們中原還有句話,叫什麼來著,敬酒不吃,卻吃罰酒。對,就是這句!”
“樓蘭人有在家中劫殺客人的規矩麼?還是火神的教誨裏,有如此待客之道?”反正已經豁出去了,王洵唇槍舌劍,針鋒相對。
在自家帳篷前殺死賓客,是拜火教裏邊無法被寬恕的幾大惡行之一。身為族長,花白頭發當然不能真的帶頭違反教規。見拿狠話嚇不住王洵,立刻又開始轉換話題。“若非當日我部武士及時趕到,你已經死在沙漠裏了!哪還有機會跟我胡攪蠻纏?!客人也好,俘虜也罷,沒有人聽說過,吃到肚子裏的東西還能吐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