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達人修煉寶典
如果你喜歡看《鬼吹燈》《盜墓筆記》之類的盜墓小說,是不是對洛陽鏟、黑驢蹄子、地質錘之類的盜墓工具特別熟悉?甚至還很羨慕那種入山下海探索古代文明、揭示未解之謎的生活,想要做個考古學家?現在我們就來揭開考古學專業的“麵紗”,看看考古工作者是不是都像印第安納·瓊斯(電影《奪寶奇兵》中的考古學教授)那樣,生活中充滿了冒險與奇遇。
Step1:內功篇
想要學考古,並不是隻要有一股子挖土的熱情就行了。想想不管是《鬼吹燈》裏的Shirley楊還是《盜墓筆記》裏的吳邪,都對曆史和古代文化有著相當程度的了解,使得他們在遇到冥器或古墓壁畫的時候都能分析得頭頭是道。雖然小說裏的那些分析不一定都靠譜,但至少說明了一點——理論知識是萬萬少不得的,否則挖到了寶貝自己還未必知道。
現在國內大學的考古學專業,在本科階段基本會安排三年到三年半的理論學習課程,餘下的時間就要去考古工地上實踐。
考古學的理論課程大致可以分為曆史課程、考古學基礎課程和專題類課程這三大塊。
曆史課程不用多說,就是從夏商周到元明清的各個朝代史。
考古學基礎課程則主要包含《考古學概論》《田野考古學》,以及從舊石器時代一直到宋元各階段的考古學(明清兩朝因為年代較近,還不屬於考“古”的範疇)。由於古代的實物資料多被埋在地下,必須經過科學的調查發掘才能被係統、完整地揭示和收集,所以考古研究的基礎就在於田野調查發掘工作,這也就體現了《田野考古學》這門課程的重要性,它教給同學們田野考古的理論、方法與技術。而各階段的考古學則主要是介紹各個時期的文化特點,這也是考古學基礎課程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比如《秦漢考古》就會介紹秦漢時期的城市遺址所在地(比如鹹陽),墓葬特點(包括墓的結構和隨葬品的種類等),這一時期的陶器、瓷器、鐵器的形態、花紋和工藝水平特征等。
專題類課程通常包括青銅器、玉器、錢幣之類的器物課程,以及《體質人類學》等。“體質人類學”是關於人種進化的科學,主要研究各人種的體質特點,比如骨骼的特征、如何區分男女等,使你能夠通過考古發掘出的古代人類骨骼、古人類化石等來研究人類的進化、演變過程。由於存在地域性差異,各個大學的專題課程開設情況還會有所不同,形成各自的特色,例如廈門大學的海洋考古、西北大學的沙漠考古、吉林大學的邊疆考古等。
另外,考古學專業的學生還要學習《文物攝影》《文物繪圖》之類的課程,也都是為考古實踐做準備。
Step2:神兵篇
考古“神兵”——洛陽鏟
洛陽鏟可能是大家最為熟悉的考古工具了,但凡對考古有點興趣的都聽過它的大名。在探測古墓、確定發掘區域時洛陽鏟能發揮極大的作用,它已經成為了中國考古鑽探工具的象征。
但考古發展到今天,所用到的“兵器”可遠不僅是洛陽鏟了。今天已經不是光靠有經驗的老先生憑眼力來鑒定器物的年代了,而是結合了先進科技和傳統考古方法的科技考古時代。最尖端的科學技術如熱磁共振、微量元素分析等都在考古發掘和研究中得到了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