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布拉格又待了三四天,穆瑾詩才戀戀不舍的離開這個讓她滿心歡喜的地方,他們下一站去了德國。
這次的飛行時間不算長,隻用了三個小時左右就到達了目的地——法蘭克福,這個在德國占據著及其重要地位的城市。
在決定來這裏的時候,穆瑾詩去網上了解過一些關於這個城市的信息,知道這裏有很多可以參觀的景點。
像羅馬廣場,這個修建於歐洲中世紀的落廣場,現在基本上被認為是法蘭福克的象征,但其實它並不大,甚至可以說是有點小,不過又是一個政治意義多於觀賞價值的地方。
穆瑾詩最後決定去法蘭福克的大教堂去看看。穆瑾詩其實很喜歡教堂裏那種安寧聖潔的氛圍,在國內的時候就會偶爾去自己城市裏的教堂去看看。
看著教堂裏的人,目光虔誠的祈求著他們心目中的上帝,穆瑾詩總是覺得能從他們身上得到一種讓人安定的力量。
最初選則來法蘭福克的時候,陸方靳還說穆瑾詩總是選擇一些這種比較厚重的城市,而不是那種一般意義上大家都會去的景色好的地方,雖然這些地方景色也不錯。
特別是當他知道穆瑾詩不喜歡想布拉格廣場、羅馬廣場這種被賦予了過多其他意義的地方的時候,陸方靳就更不能理解穆瑾詩的想法了。
因為在陸方靳看來,這是一種自相矛盾的做法。穆瑾詩聽了陸方靳的想法之後,沒有去和他解釋,因為她自己也覺得這種做法很矛盾。
其實就連穆瑾詩自己也不能完全說明白自己的心思,她沒辦法解釋為什麼她會喜歡兩種看起來完全矛盾的東西。
或許是因為隻有單純的景色會讓美麗顯得太單薄,遠不如曆史的厚重感給人安定沉穩的感覺,最後穆瑾詩索性也不去探究自己這種想法,因為它實在太過複雜。
隻是把它定義為自己的一種不危害社會和其他人的畸形心理。陸方靳聽到穆瑾詩這麼評價她自己之後,笑的不能抑製。
“穆瑾詩真的是連自己都不放過啊。”陸方靳最後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
不過穆瑾詩也不是完全不喜歡那種單純有風景的地方,比如說普羅旺斯,這個以薰衣草花海聞名的浪漫的城市。
其實穆瑾詩一開始還想去哪裏看看,因為在她還是少女的時候,她曾經在很多部電影電視劇甚至小說裏看到過別噴對這片薰衣草花田的描述。
她也曾經一度很向往,但是後來在決定路線的時候,普羅旺斯還是和他們既定的路線有些偏差,穆瑾詩想了一下,覺得自己對這個地方也不是那種非去不可的程度。
想去的原因多半還是因為好奇,所以最後也沒有把那個地方提上日程,也有一部分原因穆瑾詩覺得自己可能是有種近鄉情怯的想法。
萬一那個地方和自己年少時幻想過的場景不一樣,保不準自己會感到失望,所以倒不如保留一份美麗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