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突然產生變化的紅色靈力似乎因為得不到宣泄的出口開始鬱結,而丹田內的紅色靈力依舊在源源不斷溢出,仿佛火山爆發前早已燃燒得滾燙的火紅色岩漿,原本溫暖適宜的感覺正在逐漸被灼燒的痛感取代,紅色靈力仍然在不斷累積,令人窒息般的熱浪在體內席卷而至。
血液也開始驟然加速升溫。
若是性命不保,他孟銅也可算是樂極生悲第一人了。
倘若師父木正還在世,孟銅或許還有可能不會犯這個低級錯誤,當然,另一種可能性也不能說完全沒有。仔細想想,印象中師父從沒有在修煉一事上有任何指點,也從來不曾督促過他練功。這在孟銅曾經看來無比幸福的待遇,卻讓他此刻身陷險境。
撇開“師不教”的因素,孟銅犯下如此“彌天大錯”的總結如下:
首先,十三四歲的少年正是對未來充滿美好憧憬,以及對一切事物充滿不切實際的幻想的年紀;
其次,孟銅是個愛書之人。愛看書不是缺點,可是書讀多了還是有一定幾率讀成書呆子;
最後一條,卻並非最不重要的一條是:一切源於修真生活的無聊。粗線條的孟銅,誌向也是粗線條的——成為一名優秀的煉器大師。
至於細節如何,比如,他所謂的“優秀”,究竟要如何優秀?所謂的“煉器大師”,具體又是如何的“大”?
而這些,孟銅卻從未“深究過”。
綜上所述,簡而言之——孟銅深受個人英雄式主義小說的影響。在他翻閱過的小說中,主人公年輕英俊,風流瀟灑,人見人愛,花見花開,又在無意之中習得一套威力無匹,天下無敵的功法,這套功法還有個很酷的名字:【六脈神劍】。
對於男主人公的遭遇,孟銅表示非常羨慕、無比向往。
原本他甚至還打算照著小說裏那套功法的名字向作者致敬——雖然這套【六脈神劍】有少陰、商陽、中衝、關衝、少衝和少澤六路以指為劍的劍法,而五行同修的他恰好可以對應其中的五路劍法。至於缺的那一路少澤劍法麼,也是沒辦法的事。頂多將來叫【五脈神劍】或是【五行神劍】,聽上去雖然沒有【六脈神劍】那麼酷,還算能湊活吧。
要知道即便隻是人階靈訣也都至少有數十萬年的曆史,在這其中,每一次靈訣以點以滴的改良都是經過數千年,或是上萬年,有時甚至需要為之付出生命而來。可以說是融彙了不知多少前人的智慧結晶的成果。
照理來說這些修真常識,莫說練氣三層,就是練氣入門的弟子都能倒背如流。偏是出了孟銅這個異數,師父木正對他的教育完全屬於散養型,愛幹嘛幹嘛!上山爬樹掏鳥窩,下水摸魚抓蝦,就連木正自己也是玩的不亦樂乎,似乎完全不把監督徒弟修煉當作一回事,這麼大一個上南門愣是沒有一個人弄明白這師徒倆在搞些啥。
所以孟銅也可算是修真界幾千年來的一個奇葩!沒有人像他這樣,因為——即便之前有人有和他類似的想法,如果還有膽子敢向師父提出心中的疑問,怕是話還沒說到一半早就已經被罵的狗血淋頭。“就你能耐!!門派裏那些個聖太祖師爺們還不及你一個練氣三層的毛頭小子!!!”
這一對師徒倒好,師父不說,徒弟不問。
也正應了那句老話,“有其師必有其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