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向往的人生(2 / 2)

正是源於對煉器的喜愛,孟銅一路堅持了下來。

孟銅現在已經可以感受到靈力如同一顆顆蒲公英種子以丹田為起點沿著經脈漂浮向體內各處。

這種現象正是練氣二層和練氣三層的區別之處。按照孟銅進入練氣三層後的切身體會,雖然兩者同樣是以呼吸吐納作為平日的修煉,前者更多是以吸收靈氣淬煉經脈以及身體逐漸適應專係靈氣修煉的過程,然而排除專係修煉的時間之外,即便是身兼靈脈者依然很難很好擺脫的狀況——吸收進入體內的靈氣龐雜不一。

因為以吸納靈氣的容器而言,人族絕非最理想的角色——天地間的靈氣就好比永不枯竭的井水,然而人的身體卻如同一隻小小的水桶,井裏的水再多,能盛放的水也就隻能打滿整個水桶而已,正如體內的靈氣滿溢之後就再無法容納更多的靈氣,而這其中至少有五分之一的靈氣並非修煉者修煉那一係的靈氣,雖然自身修煉的專係靈氣會自動淬煉身體經脈,過了一段時間之後,無法吸收的其它係靈氣也會被自行排除出體外。

然而這足以對修煉造成頗為可觀的影響。

按照孟銅進入練氣三層後的切身體會,靈力和靈氣兩者之間的差別就好比一塊下品靈石和一百靈幣,總的質量沒有變化,不同的隻是兩者不同的形式。相較於靈氣,靈力的密度顯然要高得多。

而這顯然歸功於丹田的出現。

丹田就如同一個集多功能於一體的大型處理器:首先對吸納入體內的靈氣進行過濾篩選,接著進一步將其轉化凝結為靈力,最後達到將碎銀等量兌換成銀票以大幅度節約存放空間的效果。

所以修真界才會把“三花聚頂”的練氣三層作為真正踏入修真一途的分水嶺。

此外,在修煉靈訣的選擇上,可供練氣三層以下弟子修煉的靈訣總共不過五係五種,並且都是未列入品的靈訣;而練氣三層的修真弟子不但在選擇上開始有更大自主性,同時提升的還有靈訣的品質。

玄冰訣——孟銅決定還是聽從清虹師叔的建議,從掌門師伯傳授的法訣開始練起。盡管從他內心而言更希望從碧炎訣開始修煉,畢竟浦交境內的煉器師還是火係修真者占了絕大多數。

握著玉簡的手分出一絲水係靈力,白色的玉簡猶如一張精美的畫卷緩緩在他麵前展開。

功法開篇頭一句:“水利萬物而無一傷。”

公孫穀逸的這套功法其實很適合孟銅修煉,十三四歲的年紀,正是陽光燦爛的光景時節,陽光開朗、與人為善的少年天性都未曾磨滅,再加上原本凡事不太計較,混沌迷糊的個性。即便偶爾有些憤懣也多半是腦子裏一閃就過的念頭,平時看到流浪的小貓小狗都忍不住心生憐意的他,就算是看到蚯蚓爬在道路中間,都會拿片樹葉小心翼翼地把蚯蚓抄起放到路旁。

“一庭花雨濕春愁”,“為伊消得人憔悴”,讀到李煜的詩會有種淡淡的悵然;“長河落日圓,大漠孤煙直”,“片帆煙際閃孤光”,讀到李白的西風殘照,漢家陵闕,他似乎能感受到冥冥中這些蘊藏於詩歌中的情懷。

盡管他不喜飲酒,卻更喜歡陶潛的《飲酒歌》——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潛意識中他更向往這首詩裏生活態度。

無可厚非,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於生活的理解方式,這種生活可以是這樣的,也可以是那樣的,可以生活在靜謐的田園,也可大隱隱於市,很多時候,取決於你自己想要怎樣的生活。

沒有哪一種生活方式是唯一正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