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建黨偉業》中國式明星製電影(1 / 1)

專欄

作者:羅拉

盡管由於影片題材的特殊性,可供主創們發揮的空間並不大,但《建黨偉業》還是以諸多商業化的手段,做到了讓普通觀眾有親近感。

商業電影、政治電影和藝術電影,很難有哪部電影可以把其中的兩個類型完美融合在一起,尤其在當下的中國。但《建國大業》做到了,正熱映的《建黨偉業》也做到了。

好萊塢電影的產業化操作,最重要的兩大特點是製片人中心製和明星製。上述兩部影片的總導演韓三平先生深諳此道,將這兩大元素運用得行雲流水,特別是對明星的運用:諸多明星參演的《建黨偉業》可以視為《建國大業》的青春版。以其中最核心的人物毛澤東為例,《建國大業》中由唐國強扮演的中年毛澤東,在《建黨偉業》中改由當紅影星劉燁出演。

與《建國大業》一樣,導演韓三平和黃建新在《建黨偉業》中力求在尊重曆史的前提下,盡量讓曆史偉人的銀幕形象更為生活化,平易近人。飾演毛潤之的劉燁和扮演楊開慧的李沁之間有多場表現男女感情的戲份,特別是在某年的除夕夜,毛潤之婉拒了李大釗先生的飯局邀請,回來跟楊開慧一起守歲。聽到外麵有煙花聲,二人出去,因為放煙火的位置距離很遠,楊開慧看不到,於是毛潤之一下子把開慧抱起,放到肩上。這樣的戲份,在之前的革命曆史題材電影中,難得一見。

盡管由於影片題材的特殊性,可供主創們發揮的空間並不大,但《建黨偉業》還是以諸多商業化手段,做到了讓普通觀眾有親近感。影片中類似劉燁的這種表現比比皆是。但在筆者看來,影片中這些明星的表現,並非為了戲中角色,而是為了這些明星——讓觀眾看到,偶像明星飾演偉人,也可以做到如此親民,從而拉近與普通觀眾的距離,吸引更多觀眾走進影院。由此可推知戲中其他170多位明星與飾演角色之間的關係。

而這正是好萊塢大片中慣用的手段。長期以來,我國電影都是導演中心製,影片的所有元素均指向導演的思路,體現導演的意圖。這是上世紀90年代前後中國電影距離普通觀眾越來越遠的一大原因——沒有人會因要洞徹某個導演的某些想法而自掏腰包走進電影院。一直到本世紀第一個10年快要過去時候,國內的電影製作者們才突然發現,觀眾走進影院的主要動力還是銀幕上的那些俊男靚女(當然,葛優是一個例外。據有些觀眾反應,葛大爺其實也“很帥”)。

幾乎網絡兩岸三地所有知名演員的《建國大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麵世的。該片當時引起的轟動效應,至今屢被人稱道。到今年的《建黨偉業》,明星陣容更是可觀:據說有名有姓的曆史人物飾演者就多達170多位。特別是出現了眾多80後,甚至90後的演員,比如前幾年還是“童星”的張一山、黃軒等。這些年輕一代的加盟,讓這部影片吸引了大批更加“青春”的觀眾。中國真正的“明星電影”,在一直被認為距觀眾較遠的主旋律影片裏獲得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