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如花看著他的背影,無奈的搖頭,哎,她也不想啊,但小心才能使得萬年船。
午時剛過,賀廷的副手張亮過來了,說江北這邊所有能找到的回紮風箏的,全部被他們集合在一個四合院了,看守的人都是自己人,讓趙如花過去看看。
趙如花對林敏吩咐了幾聲後,跟著張亮過去了。
意見們,就看家一張張帶著惶惶不安的臉,在看到趙如花後,又被她臉上的麵具給嚇著了。看她的樣子,像是個能說話的,當下就要跪地求饒。
趙如花大囧,趕緊將人扶起來,“鄉親們請起,這是要折煞我啊。”這裏隨便一個,否跟她父親的年紀差不多了。
這些人還在那求饒。趙如花頭大,問張亮:“你是怎麼跟他們說的?”怎麼把人嚇成這樣啊?她是要找他們幫忙的好嗎?
張亮也有點尷尬,隻是大老爺們粗魯慣了,語氣可能不好,讓人誤會了。
趙如花隻好再次解釋:“各位鄉親們快快起來,我們找你們來,隻是幫我紮風箏,紮完風箏,肯定不少一塊肉的將你們安全送到家。”一群人都不相親,趙如花再三的解釋,這些人下勉強相信了。
趙如花讓人泡了茶又斷了點心來給他們,這菜將自己要的“風箏”的類型跟大家解說了一邊。又怕他們聽不懂,於是找到一根樹枝,在地上開始畫著。
現實三角翼的兩隻大大的翅膀,翅膀下懸掛著一個身子。一邊畫一邊解說:”這裏一定要能懸掛一個人的身子。那樣在受到陣風的作用下,受下垂重力影響,……“劈裏啪啦說了一堆。
可惜周圍的人,又聽沒有懂,倒是又幾個老一點的老漢,在聽到趙如花的解說後,一場的興奮。居然有幾個地方,能接的上趙如花的話。
趙如花一定,有門道,這是老師傅,肯定懂動力學。於是不再跟一堆人解說,單獨將這幾個老漢集中在一起,幾個人一邊解說一邊話題,說的津津有味,幾個老漢問的問題也越來越專業了。搞到後來,趙如花都回答不上來了。
周圍的人則跟聽天書一樣。不過,看他們說的這麼帶勁,這個問題,應該能解決的吧。
等到晚上後,幾個老漢終於搞明白的差不多了,於是,讓張亮去才買一大批的東西,其中一個黃姓老漢寫了一張單子,上麵密密麻麻都是紮風箏要用到的東西,還有幾樣,甚至標明,必須在哪一家才賣。
張亮拿著單子,頭疼的走了。
第二日一大早,王鋤頭就帶著人回來了,一看到趙如花,興奮的直拍手:“頭果然料事如神,你說的額這個小孤山,應為對應江南那邊的是個落後的小漁村,曆王那邊並沒有派人防守,屬下在那觀察了一個晚上,也沒有看到巡邏的人。所以,早上留下幾個人在那蹲守,我就快速回來彙報情況了。”
趙如花拍了拍王鋤頭的肩膀:“你辦事,我還是放心的。”王鋤頭得到誇獎後,嗬嗬之樂。
“你再去問問,隊伍裏,誰的水性好,最好能在水中憋氣的,越久越好。”王鋤頭來不急休息,有趣忙活了,趙如花則不放心那些風箏,又去了昨天的那個小院子,這個可是關鍵啊,沒有這個,後麵所有的計劃都泡湯。
好在趙如花昨天說的夠仔細,幾個老漢也夠專業,都是紮了幾十年風箏的老手了。等趙如花趕到的時候,有一個風箏已經在眾人的齊心協力之下,做好了。
趙如花來不及說什麼,讓賀廷找來馬車,將這風箏裝上馬車,再再場麵偽裝了一層後,拉著風箏去一座荒山去試驗了。雖然第一次的成品不太理想,但而是飛了而是多米後,才晃晃掉下來的。看來,載人的重量是夠了,唯一不足的,是滑翔不足。看來還要講兩邊翅膀的比例做些調整。
趙如花帶著試驗後的數據回到小院子,又是一頭紮進去,直到第二天,帶著新的風箏去試驗,這一次,這個風箏,足足滑翔了一裏多,才緩緩墜落。
於是,趙如花帶著新的數據回去,讓眾人照著這個風箏為樣,最少紮三十個出來,越快越好。
其實這個風箏還有可以改善的地方,隻是時間來不及了,隻能這樣。精益求精什麼的,等空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