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又起硝煙(2 / 2)

太子妃頭疼的看著眼前的太子,遇事就慌亂,實在是……

“爺,與公,您是太子,他是臣。與私,您是哥哥,他是弟弟,你覺得,你去拜訪,合適嗎?”

太子也覺得太子妃說的有理。但……

這是一道清脆的童聲接了太子妃的話:“我看六叔,不像是哪種不辨是非的人。”

太子轉身看去,就見自己的兒子被宮女牽著走了進來,當下怒道:“你不在先生那好好學知識,過來作甚?”

這就是當朝的皇長孫宋齊了。

別看宋齊年紀小,卻很得皇帝的喜愛。經常陪伴在皇帝身邊自是不消多說了。宋齊小小年輕,卻也懂得朝堂上的派係紛爭。

宋齊乖乖的給自己的爹娘見了禮後道:“先生身體不適,我就先回來了。”太子妃一聽,讓自己身邊的大宮女拿了一些補藥給先生送去,而後招手,讓宋齊過來。

宋齊再怎麼聰慧,也還隻是一個六歲的孩童,對於母親的召喚,樂顛顛的就過去了。

太子妃用帕子輕輕的擦拭他臉上並不存在的灰塵道:“那你覺得你六叔是什麼樣的人?”

宋齊歪著小腦袋,想了想道:“我也沒見過六叔,但是聽人說,六叔手握我大梁一半的兵馬。卻過著甚是清苦的日子,府裏的人都沒幾個。你再看朝上那些文官武將的,但凡是個官,哪個家裏的仆人丫鬟不是超出標準的?您再看那些武將,有點軍功的走在大街上就怕人家不知道似的,前呼後擁的,氣派的不行。”宋齊用稚嫩的聲音說著這些。倒是讓太子和太子妃一愣。可見,孩童看的問題,真的跟他們有大大的不同。

“而且,六叔進宮的時候,對那些宮女太監們雖然談不上和顏悅色,但也從來不打罵他們,你在看看其他叔叔姑姑們?”

疏導這裏,太子妃瞪了宋齊一眼:“就事論事,不要牽扯他人。”一張嘴,得罪了所有的皇子皇女們了。

宋齊眨巴眨巴眼,“哦,齊兒知道了。”

太子妃便不再問他,讓大宮女帶著他出去玩耍了。等人走遠了,太子妃道:“我看六弟,也不像是那為虎作倀的人。公道自在人心。您是正統的太子。”

太子被自己的妻兒說了一番,像是定神了一般。便也不再糾結去不去拜訪宋柳之事了。

宋柳每日就在皇宮和自己的府邸來回。不去拜訪誰,誰來拜訪他也一律不見。一時間,朝堂上的人都把握不好,這手握大梁一半兵權的人,站在哪邊?

還沒等人們摸清楚青王站在那邊,東北邊陲又傳來噩耗。有小股倭寇襲擊沿海漁民,燒殺搶掠,已造成當地額恐慌。當地的駐軍已經派兵過去鎮壓,奈何駐軍都是旱鴨子,倭寇一入海,便奈何不得了。

朝堂上有一次風起雲湧。多事之秋的大量超,再一次引起周邊小國的窺竊。都想乘著這是老虎垂垂老矣的時候,衝上去咬一口,分點肉吃。

皇帝病種,太子暫代朝政。朝堂上,太子黨和曆王黨爭執不休。太子那邊主張打,打勝了,太子在軍中的地位要得到提升。要是敗了……不能敗。

曆王那邊則主張言和,理由是之前跟韃靼的一戰,已經耗盡了國庫,在去跟東瀛打,大梁的軍士大部分不會水,也沒有能容納幾百人的大船,怎麼打?

太子說不過曆王的人,正無奈,瞧見宋柳一直沉默在那不說話,便道:“依青王的意思,這戰,打還是不打?”

宋柳看了眼太子,將他眉目間的憔悴都看在眼裏。他想了想道:“臣弟認為,這仗要打,但不是現在。”

“何出此言呢?”

“臣弟認為,倭寇之所以在這個時候發起戰爭,無非是認為我大梁跟韃靼剛打了一戰,國庫空虛,短時間內,不會出征,所以才挑這個時候來挑釁,再者,這一已經是八月,已經入秋,接下來就是冬季,倭寇靠海吃飯,冬季海麵結冰,倭寇行動不便又擔心沒有過冬的糧食,這菜襲擾我沿海居民。這倭寇就是仗著這兩點,才敢打死襲擾我沿海居民。”太子聽了,點頭,“就因為這樣,才正要打啊。”

宋柳點頭:“正因為這樣,倭寇們準備的很充足,讓我們,要什麼沒什麼。”

一句話,說的額太子啞口無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