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音公子冠絕齊都(1 / 1)

天下大勢,亂世七國,分別是燕,宋,鄭,衛,吳,秦,齊。

燕處西南密林,管轄西南苗蠻,尚鬼神祭祀;

吳據東南之濱,海北之角,以江海為生,水軍稱霸七國,沿江沿海,未曾深入內陸。

秦本據西北邊陲地界,尚武力,後征服西北大漠北狄,國力日勝,領地益廣,為七國之霸;

宋國處離河之南,平江之北,與吳國以平江為界,地勢平坦,物產豐富,屬於七國中的富裕國度。齊,鄭位中原中心地帶,宋國往北的離河之北,平原遼闊,尚禮義,重教化,號禮儀之邦,衣冠之國。齊國接壤號稱雲海之濱的海上國度衛國,鄭國則接壤七國之霸的秦國,兩國曆數世交好。

齊國開國皇帝齊武王,雄才大略,內覆經綸,曾使的齊國國力強盛,世難以與之匹敵,齊文王繼武王之後,勵精圖治,休養生息,使得齊國國力達到最頂峰。

之後的數代都難以繼續保持,而到了第七世齊襄王更是如此。

齊襄王為人溫厚篤仁,雖幾番立誌改革,但終究難以繼續推行,反而使的齊國內亂外侵,國力日益衰微。

今天我們要講的故事就發生在齊國。

齊襄王十年春,四季輪轉,萬物扶蘇,又是一年齊國春郊春蒐的日子。

雖然齊襄王本人,仁厚親民,不喜殺伐,但是自齊武王以來,武王好武,常舉行春蒐、夏苗、秋獮、冬狩來鍛煉王公貴族的武藝射箭,作為齊國的傳統必須遵循。

齊國國都——齊都大道通往郊外的路一早就有帶刀侍衛前方開路,而齊都的百姓們都圍觀聚眾,都想一睹王顏,但是齊襄王的輦車,華羽蓋頂,四麵漆木合圍,那裏是哪麼容易圍觀的?齊襄王乘輦車帶刀侍衛們左右包圍前行,彪騎大將軍秦勇騎馬緊跟其後,一時威嚴肅靜。再後麵跟著浩浩蕩蕩的輦車和人群,就是齊襄王的前朝和後宮的一幹妃子大臣們。

看不到齊襄王聖顏,看一看宮女大臣們也是好的,齊國百姓好奇八卦還是非常之濃厚的。

其中一騎白馬隨行的殊榮麗貌的少年引得百姓議論紛紛。

“真是俊俏的小夥子!”

“對呀!對呀!”

一老者道:“沒見過吧,那是吏部孟尚書家的小公子,文華橫溢,問鼎齊都文壇,待人接物,如沐春風,正所謂”仙有清音世難聞“,人稱”清音公子“的孟清。啊,真是難得一見啊!”

這話一說完,引得無數人爭相看這世人絕無僅有的人物,單看這容貌氣度,也醉了滿城少女的心神不是?

當然也有人不滿“哪有那樣的人物,我看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這些個世家公子們,哪個不是好玩樂成性的,真正能上得了台麵也隻有大將軍的小兒秦萬夫了。”

被人搶了白,這位老者也不惱隻道:“你是沒見過這樣的人物罷了!嘖嘖。”

這位殊榮麗貌的少年正是孟清。孟清,字揚波,吏部尚書孟南華之子。他也是我們本文的女主角,當然,你沒有看錯,是女主角。孟南華與妻子孟鄭氏伉儷情深,孟南華不願娶妾,膝下隻有一女,孟敏。但是母命難違,如果孟鄭氏生不出兒子,孟南華就要納妾,不能讓孟氏一族斷了香火。孟鄭氏恰好此時又有孕,夫妻兩人熱切期盼是個帶把的,結果十月懷胎,生下來還是個女孩,孟鄭氏一時昏厥過去,孟鄭氏的貼身大丫鬟太了解主子的心意了,就謊稱是個男孩子。期間隱瞞性別的過程極其曲折,當然孟鄭氏成功的保住了自己地位。

孟南華認為自己老來得子,也甚是喜愛,予以厚望,取名為清,字揚波,寓意自己的兒子以後激揚清波,正氣留名。自孟清識字斷文以來,就讓他跟著參加齊都裏彙聚文豪群英的聚會,屢屢有出乎年齡的詩文佳作,引得眾人交口讚好。特別是隨著孟清的年齡才識增長,其才華更是名滿文壇,冠絕齊都,兼之孟清容貌秀麗,性子謙恭有禮,人都稱其為“人間難聞孟清音”的清音公子。孟南華口頭謙虛,心裏是樂開了花。

但是這讓孟鄭氏真是既喜又憂,喜的是孟清不僅出落得一表人才,人品才識也是沒得說的,憂的是孟清身為女兒身,比真正的男子漢還做的好,日後難不成還真的娶妻生子?

孟清本人倒還沒有母親的擔憂,自從知道自己的女兒身,也有過一時的迷茫,不過看到姐姐作為大家閨秀,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架勢,想來還是作個男兒自由輕快,自小私塾就讀,結識一二好友,郊外放馬,喝酒夜遊,好不快活。

現下孟清哪裏知道自己儼然成為齊都百姓人民眼裏的風景,他隻知道今天春蒐,得好好縱馬騎射一番。父親前日感風寒,在家修養,母親就病前侍疾。孟清雖稍能知節識禮,但是年少性子裏還是好動的,就央求了太子妃自己的親姐孟敏,一同參與春蒐。

------題外話------

寫文很辛苦,開坑須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