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他們結婚的時候,隻有一間廚房作為婚房,而且還王世華借學校的,後來隨著年齡的增加,條件逐漸改善,現在王世華和雅婷倆人住了80多平方米的房子,都感到綽綽有餘。雖然王世華在學校裏先後搬過八次家,但是每次居住條件都是有所改善,可以說是越搬越大,而且搬得一次比一次好。整體看來,人們的生活是在不斷提高的,環境也是在不斷改善,這要感謝黨和國家的好政策!。
當然,現在隨著年齡的漸長,各種疾病都紛紛向他們襲來,這也是自然規律,不可抗拒。世華覺得,把事情看清楚,也沒什麼了不起的,人的一生,不過如此而已,誰能不老,誰能不離開這個世界呢?王世華覺得自己這一生是在忙碌中度過的,在艱苦中度過的,就好像是爬山,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每走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代價,有時甚至還要做出一定的犧牲,好容易爬到了山頂,再回過頭來看一看自己走過的那些路,曾經是多麼的艱難,但是再向前看,風景又是那麼的美好!
王世華家是弟兄三人,大哥,大嫂早年先後都去世了,二哥在不久之前也去世了,他們雖然年齡都不是很大,但是都先後離開了王世華。王世華覺得,如果沒有自己的兩位哥哥和嫂子,也就沒有王世華的今天。他能夠上學,能夠工作,能夠走到今日,和親人們的付出都是分不開的,所以王世華從心底裏特別感激他們。
正因為如此,王世華在2005年的時候帶著雅婷一塊回了趟老家,看看父母親的墳,看看大哥大嫂的墳,再看看他離別了40年的故鄉。故鄉雖然沒有什麼太大的變化,生活仍然是那樣的清貧,但是畢竟是王世華的故鄉。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牢牢的印在了王世華的心中,連每一條小河,每一塊石頭,每一棵大樹王世華都能想得起來,那些東西對他來說簡直是太熟悉不過了。
算起來,王世華是1972年的時候回過一次老家,直到現在再沒有回去過。整整30多年了,他回家去以後,許多人王世華已經不認識了,比他年老的很多人都紛紛離世,連父母親的墳地和大哥大嫂的墳地,王世華都已經找不到了,因為遠去的記憶已經模糊了。在侄子王傳民的引導下,王世華和雅婷總算爬到了半山腰,找到了父母和大哥大嫂的墳地。
王世華他們默默地燒了些紙,焚了些香火。王世華自己覺得,自己實在是對不起他們,他們沒有享過王世華一天的福,就無聲無息地離開了人世。王世華想,以後如果有機會的話,他還要回趟老家,再看望一下他們。當然這也是後話了,是否有可能還要取決於他們自己的身體情況和客觀環境。
總結王世華這大半部分人生,王世華覺得他自小出生在農村,在深山裏麵能夠走出終南山岫,已經是很不容易了。在當時他們的整個的山陽縣,還沒有一個大學生。
來到西安以後,王世華經過了學習提高,獲得了很多知識,在西農當教師。一幹就是40多年。可以說王世華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西農,當然學校也給了王世華一定的報償。他現在已經年老退休了,自己給自己再找一些事情幹一幹,王世華覺得這也是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一種方式和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