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故居(1 / 1)

說起來,王世華出生在陝西省山陽縣,板岩鄉,廟台村,南溝口,大家根據這個名稱就可以聽得出來,他的家鄉,是處在一個陝南的深山裏麵,那裏真是群山綿亙,溝壑縱橫,到處都是土石山,占到了80%以上的麵積。村裏很少有平地,大部分是山坡地,到處都是群山環抱。

山陽的土特產主要有油桐,龍須草,當然還有核桃和柿子這些山區的土特產。關於他的家鄉的情況,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進行描述,那就是:“青山黑石頭,河水向西流,富貴無三代,清官不到頭。”所謂青山黑石頭,指的是在他們山陽縣,所有的山上的石頭大部分都是黑顏色的,盡管上麵長滿了蔥翠的樹木;所謂河水向西流,他們全國的河流,大多數的水是自西向東而流的,而在山陽縣,尤其是他們板岩鄉,河水是從東向西流的,這也許是一種很奇特的現象。至於說富貴無三代,當然指的就是有錢的人也不會永遠有錢,也許前幾代有錢,到後來就成了普通的人家。當然窮人也不會永遠是窮人,也許經過努力會出頭之日;清官不到頭,這自然指的是政治上的問題,當官的人剛開始可能是清官,過了不久,也許就成了貪官和贓官了,這就是清官不到頭。這些事情他在此不想多加闡述,下麵他隻想說一說他的故鄉所處的地理環境。

王世華的故鄉板岩鄉廟台村,處在一個山穀的平地下麵。那裏有最大的一條河流,叫做馬灘河。馬灘河自西向東南方向流來,他家對麵是一條很高的山梁,名字叫做官家嶺。村莊的南麵,也就是他家住的背後,是一座很高的山峰,他們叫做孤山,它的海拔有1100多米,在當地可謂是十分雄偉。另外還有兩條小河,一條他們稱之為北溝,另一條稱之為南溝。顧名思義,北溝就是從北麵流過來的小河,南溝就是從東邊流過來的另一條河流。南溝和北溝中間的部分有一個山梁,他們把它稱之為中梁。他們家就住在北溝和南溝交彙的地方,稍微偏南一點,所以他們稱作南溝口。

北溝、南溝一直向西流,流到了馬灘河,然後和馬灘河彙合,流入下遊更大的金錢河,板岩鄉就位於馬灘河,和北溝、南溝彙合的這條小河交叉的河口處,這就是他的故鄉。

世華家住在廟台村的一個山坡上,他們家祖居的院子很大,遠遠望去,周圍是高高的白牆,是一座很高大的院落。院子的前麵,有一扇大門,大門上麵又有一個門廊,那兩扇厚厚的木門十分沉重,他記得自己小時候開啟大門的時候都非常困難。東邊有廂房兩間,西麵也有廂房兩間,母親說他就誕生在西麵的廂房裏。

院子中間有一個石板鋪成的小天井,天井上有三級石頭砌起的台階,沿著台階一直向上,就是他們家的堂屋,也就是上房。一排三間,中間的是主屋,東邊和西邊各有一間大屋,這三間屋就組成了他們家的堂屋,也就是上房。在上房的背麵,還有幾間偏房,這幾間房子,據說是他的叔叔們居住的。

整個房屋的結構,遠處看起來十分高大雄偉,全部是青瓦所砌,地麵用的都是石板,裏麵用的都是花崗石的石條。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東西廂房的門窗,十分有民族特色,上麵雕滿了各種各樣的圖案,他們冬天的時候,因為是南方,所以並不是很冷,窗戶上糊了一層窗紙。窗紙有紅色的,有綠色的,還有黃色的,尤其是過年的時候,顯得十分好看和喜慶。高大的房屋在三裏路以外就能夠看見,比較顯眼。

在大門的外麵,還有一個麥場,這個麥場也相當大。在場的東頭,有一棵梨樹,另外再場的東西兩側各有一棵很大的枇杷樹,這是他們當地特有的樹種。這兩棵枇杷樹,在王世華小時候的記憶當中十分繁茂,每年結的果子根本都吃不完。在場的西側,還有一棵很大的核桃樹,核桃樹的下麵有一盤石磨,這盤石磨就是他們全家吃糧食、磨麵粉的主要地方,他小的時候也經常在這裏推磨子磨麵。

整體算起來,王家一共有上房三間,東西偏房各兩間,總共加起來是七間房。在他們當時人口不多的情況下,住得還算比較寬裕。當然,後來隨著人口的增加,住的地方也慢慢的覺得擁擠起來,所以幾位侄子都先後地搬出了老屋,逐漸地各自蓋了自己的新房。

據王世華的叔叔說,這一套房屋還是他祖父的祖父蓋起來的,大概也有好幾百年的曆史了,可是至今仍然十分堅固。房屋都是兩層,中間還有樓,外麵有樓梯,樓梯當然都是木質的,所鋪的樓板都是一尺多寬,二寸厚的老木板,十分堅固,遠處看起來,也比較美觀,這就是王世華家的故居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