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兌現對雪凝國主的承諾,沈諾軒派杜將軍率十萬大軍借道雪凝國,來到北晏國東部邊境,與雪凝國原本鎮守都城的十萬大軍會合,當下,北晏國東西各二十萬軍隊,磨刀霍霍,將北晏國夾雜其間。
而此時,除了已經被牽扯入戰爭的東湘國、雪凝國、北晏國和雲清國,剩下的南竟國、風辰國和雨落國也陷入危機之中。
南竟國勢力分散,自太後在那一夜被沈諾軒和寧霜聯手殺死,南竟國亂成一團,朝臣中,有擁護莫蕭離掌管南竟國大權的,自然也有擁護攝政王莫紹君繼位的,還有之前殘存的太後勢力,按兵不動,靜觀其變,一時間,南竟國已經鬧得不可開交。
莫蕭離從往日對太後的絕對服從狀態,搖身一變,手段淩厲,雷厲風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幾個反對他反對地最激烈的朝臣拿下,尋了借口,該流放地流放,該殺頭的殺頭,很快,便震懾住了很多人。
莫紹君這才明白,原來這個看似毫無用處的侄子,根本不是他想象中的那麼無能,莫蕭離早已經在暗中培養的自己的勢力,多年隱忍,就等著這一刻,將所有的阻礙,殘殺殆盡。而莫紹君自己,卻沒有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將莫蕭離趕下台,因為,過去的十幾年,都是太後當權,莫蕭離從來沒有作為,自然也就尋不到一絲錯處,這種情況,讓莫紹君無可奈何,兩人陷入僵持狀態。
雨落國,沈煜塵早就已經來到這裏,以東湘國親王的身份,與雨落國尋求合作,雨落國國小兵少,偏安一隅,緊挨著東湘和風辰,而這兩個國家,都不是好戰之邦,所以這麼些年來,雨落國也一直沒什麼大事,都是遠遠觀望著別人的動態,人家去東湘國賀壽,那他雨落國也去。
如今東湘國遭逢大變,怡親王親自前來尋求合作,這態度,可不好拿捏。若答應,麵對的,將會是北方幾個國家的聯合,在這片大陸上,北方幾國遠遠比南方幾國要實力強大,若是東湘國戰敗,他雨落國便不可能再這麼安好無事。可若是東湘國勝了,這作壁上觀之仇,東湘國,未來定是要找他麻煩的。如今,進退兩難,東湘國,這是在逼他雨落國做個決定。霎時間,雨落國的朝廷,風雨欲來。
相較於南竟國的劍拔弩張和雨落國的風雨欲來,風辰國,卻是顯得最風平浪靜的一個,而這一切,得歸功於寧霜,當初一趟風辰之行,解了風辰的燃眉之急,幫助風辰度過難關,所求不多,卻是在東湘國北上抗敵之時,不要做那背後的小人。
所以,風辰國也並非那不守諾言之人,風亦舒在自己的國家中發展,練兵,改革,做什麼都無所謂,不出國門,一切都是自家人的小事,沒有人注意到這個南方的小國,也不會有人知道,東湘國的皇後娘娘,曾孤身前來,求得一個承諾。
南方,是暗潮洶湧的平靜,而北方,卻是真刀真槍的血拚。
玉城,議事廳中,沈諾軒負手而立,站在案幾的前麵,桌上放著的,是北晏國的地形圖,以及城市的分布。
“若朕是顧流冰,朕也會選擇按兵不動。這裏,這裏,還有這裏,是北晏國的天然屏障,雲清國雖然武器精良,但是獨孤鳳絕對沒有那種魄力,敢深入其中,所以,西麵的二十萬兵馬,可忽略不計。”沈諾軒手指輕點,在地圖上劃過,眾將領在他的身邊,連連點頭,論資曆,他們的確比沈諾軒高出一輩,但是論謀略,論手段,論遠見卓識,沈諾軒,比他們高了遠遠不止一個等次。
“那麼,東麵雪凝國的十萬兵馬與我東湘國的十萬大軍,卻是顧流冰該顧忌的。”歐陽凡雲說著,“顧流冰挑唆雪凝國攻打我東湘國失敗,一定會對雪凝國有所防備,如今我東湘國十萬兵馬借道雪凝屯兵北晏東部邊境,東部,可沒有那天然的屏障,有的,隻是一望無際的平地。”
“不錯,東部沒有屏障,一望無際,可我東湘與雪凝的二十萬大軍,卻也同樣害怕這個。沒有屏障,就無所躲避,若北晏國兵力自東麵而出,我軍便沒有撤退的可能,隻有應戰。所以,東麵,隻能遠遠包圍震懾,不能靠近強攻。”沈諾軒說著,看著歐陽凡雲。
歐陽凡雲點點頭,到底還是沈諾軒,考慮周全,不由得開口問道:
“那依皇上看,咱們該當如何?”
“站在顧流冰的立場,他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北晏國孤軍奮戰,現在麵臨的是三國的合圍,而不是一國的挑釁,這一戰,就算他北晏贏了,也必定元氣大傷。若朕沒有料錯,顧流冰,定然會找南竟國尋求合作,兩個大國聯合,分兵而出,南竟對上雲清,北晏對上雪凝,然後對我東湘國形成合圍之勢,我東湘,必成甕中之鱉。”沈諾軒眼中閃過一絲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