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技高一籌,朝議儲君(2 / 2)

“啟稟皇上,微臣有要事啟奏——”當沈諾軒退下後,另有一臣子出列說著。此人是吏部尚書蕭大人,他掌管吏部,為官清廉,德高望重,也算是東湘國朝中的肱骨之臣。

“準奏——”

“啟稟皇上,昨夜之事,已讓我東湘國與北晏國產生嫌隙,日後想必不好相與,微臣建議,皇上早立太子,以震朝綱。”蕭大人說著。

沒有人料到,蕭大人今日會忽然說出這樣一番話,冊立太子,這是所有人心中想的,可是沒有人敢提出來,如今蕭大人一番話,卻在朝臣的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近一段時間以來,四皇子沈星彥一直和吏部走的很近,朝中的事眾人也都看的清楚,心裏紛紛揣測,到底是不是四皇子指示蕭大人在朝堂上說出這樣一番話呢?

“朕,也覺得,是時候立太子了——你們都說說,朕這幾個兒子,誰能繼承大統,繼承朕這萬裏江山呢?”皇上的臉上看不出任何表情,卻是附和著蕭大人的話,如此說著。

眾人麵麵相覷,都不知道皇上這番話,到底是什麼意思,是真心,還是試探?皇上的皇子眾多,可是現如今能夠站在大殿上參政的,便隻有這麼幾位,沈煜塵看著眾人的模樣,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怎麼,現在都沒人說話了?”皇上見眾人都不回答,便再次開口說著。

“微臣認為,清王殿下文韜武略,英武不凡,可繼承大統——”等了半晌,便有大臣出來說著,第一個被點名的,是沈奕清。

說話的是靜貴妃父親徐大人的得意門生,徐大人一生提拔了很多官員,如今在朝中任職的,部分都與徐家有關係,這樣看來,沈奕清的擁護者,必定不少。

“臣倒覺得,四皇子殿下堪當大任,彥王殿下,乃中宮皇後所出,是皇上唯一的嫡子,自古就有傳嫡的規矩,皇上,請三思——”又有一人說著。

皇上坐在龍椅上,看著底下說話的人,心中已經有了計較,說話的是皇後娘娘背後蔣家的勢力,靜貴妃和皇後娘娘在後宮勢均力敵,徐家和蔣家分庭抗禮,在這朝中當然也不例外,四皇子和六皇子,呼聲算是最高的。

提出沈諾軒名字的,唯有歐陽大將軍,那是與沈諾軒共同抗敵,共同出征的將軍,兩人曾在疆場互幫互助,沈諾軒的才華氣度,他都看在眼裏,可是在朝中,沒有身份背景,在朝中根本就沒有站穩腳跟的機會。

“諸位說的對,儲君是一國之根本,東湘國儲君之位空懸多年,也該立個太子了。你們,回去以後都給朕寫份折子,對這幾個皇子的評價,所思所想,全都寫進去,作為朕,冊封太子的參考。就這樣,此事日後再議,退朝——”皇上做了最後的總結,說著,在安如海的攙扶下,走出大殿。

在臨出門的那一刻,回頭說道:“軒兒,跟朕來禦書房一趟——”

沈諾軒帶著眾人的注視跟在皇上的身後,來到禦書房。

“昨夜之事,你可有何話說?”皇上開口問道。

“父皇真是英明,兒臣從那刺客的身上,拿到一樣東西,請父皇過目。”沈諾軒說著,將昨日寧霜交給他的積香木呈給皇上。

“這是……”

“沒錯,這正是那日北晏國皇上欲獻給父皇的積香木,無意間被兒臣尋得,父皇看,如何處理?”沈諾軒問道。

“軒兒,此事,你知道該怎麼做嗎?”皇上並不回答,反而問道。

“一切但憑父皇做主,兒臣聽從父皇安排。”沈諾軒說著,十分完美的太極,將所有的事情都推到皇上的身上。

皇上點點頭,讓沈諾軒退下,沈諾軒走出禦書房,心中卻已經頗不寧靜,他當然知道皇上會拿著積香木做什麼,隻是,他擔心的是太子,今日朝中的事情事發突然,卻不知是誰在背後推動,借著東湘國與北晏國產生嫌隙的機會,將冊封太子一事提出,想來想去,也隻有他,才會有這樣的心思——

沈諾軒回到府中,從密道召集了眾人,齊聚七皇子府的密室,他在朝中並沒有一點人脈,除了歐陽將軍,便隻有凝妃娘娘的娘家了,可是現在,卻還不到暴露的時候。

“爺,咱們要不要,開始準備了——”諸葛瑾問著。

“先不急,咱們以靜製動,即便冊立了太子,隻要他還沒有登基,便還有機會。”沈諾軒說著,玉蘅齋的眾人,便圍在沈諾軒的周圍,靜靜地聽著他的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