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錦衣衛的情報,在整個太行山地區,確確實實還散落著許多反抗滿清的武裝。不過千萬部要認為那都是忠於大明的武裝力量,實際上真正忠於大明的官軍數量是十分有限的,不然曆史上的明朝也就不會滅亡了,這些反抗軍的出身大多其實是農民軍。
和曆史上一樣,在大順軍兵敗山海關之後,當初浩浩蕩蕩進入北京的四十萬大軍頓時就灰飛煙滅了。其去向大致可以分為四個類別:第一類是在進入北京前後發了大財,然後就帶著這些即不能吃又不能用的金銀財寶幻想著回鄉過幸福的生活,結果這類人大多變成魚肉了,如同他們打劫別人一樣,最後他們也死於別人的打劫。
第二類是投降滿清的,這一類在農民軍中是占了大多數的,而滿清統治者也願意把這些農民軍變成他們的綠營兵,單單從戰鬥力來說,他們是高於明朝官軍,現在孔有德麾下的軍隊就大多是這路貨色。
第三類則是跟隨李自成繼續流竄的,不過最終也就竄到湖廣地區就被東平王張振嶽給包餃子了,現在你隻能在勞工營和明軍中找到這些人了,連郝搖旗都變成包工頭了,大家也就別指望他們繼續在這個時代發揮什麼作用了。
第四類就是張彥宏他們現在打算收為己用的一類了,這些大多是山西和北直隸當地人。他們當初也是信了“迎闖王、盼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的革命宣傳而參加了革命隊伍的。論戰鬥力和戰鬥意誌,他們甚至比原來的農民軍還高一些,因為這些地區本來就是習武之鄉。可同樣的,對於闖王的認同度他們是不足的,勝利了還好,一旦失敗,離開就是唯一的選擇。而投降滿清他們不願意,嚴格來說,中國南北人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是否守舊,北方人似乎比南方人更堅持,換句話說就是守舊。相信傳統的他們是不願意屈服於滿清的,所以他們躲進了太行山,時不時靠襲擊滿清運輸補給來為生。
張彥宏看到這個消息後搖頭對蕭平光道:“這些白癡居然還分成多個山頭,各自為政,他們似乎很滿意這種小日子啊!難道他們不明白嗎?現在他們的舒服是建立在滿清統治者目標向南,目前沒有餘力來管他們的基礎上的。等到滿清統治者騰出手來,那樂子可就大了。”
蕭平光搖搖頭道:“我知道你是存了收攏他們的心思,可是彥宏哥,你可要考慮清楚了,這些人本身就是半民半匪,戰鬥力什麼的不好說,毛病肯定是一堆。而且還個個自命不凡,覺得老天第一他們第二的角色。咱們要是盤算著把他們攬到麾下怕是不容易啊!搞不好得火並王倫。”
張彥宏白了蕭平光一眼:“這都什麼跟什麼啊,你水滸傳看多了吧,這哪跟哪他就火並王倫了?凡事不用急,一步一步來,我有一個計劃,咱們用不著自己去說的,說多了人家也未必聽,咱們隻要做一個局,引著滿清來折騰,折騰的差不多了,這些人自然就變成我們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