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4章 光複南京(二)(2 / 2)

從徐州到廣州,按照這個血量,怎麼樣也該把那頂子染紅了吧。可是不知道滿清統治者是怎麼想的,硬是沒讓李成棟成為紅頂子,如此赫赫戰功,居然就是一個小小的廣東提督就給打發了。李成棟大怒,二話不說就造反了,不過結局比吳三桂還差,吳三桂造反,起碼還折騰了大半個中國,前前後後和滿清打了好幾年,如果他本人不死,曆史會如何還不好說。但是李成棟幾乎是一戰就玩完了,我們沒看到他和南明軍隊交手時的悍勇,我們隻看到他兵敗身死的結局。流寇、名將、漢奸、英雄、笑話,沒什麼文化的李成棟在演戲方麵是個實力派,他把一個人在這個時代能演的角色都演了。

不過曆史發生了偏差,李成棟現在要扮演的是大清王朝的忠臣孝子,這很可能是他這輩子要演的最後一個角色了。

李成棟的軍隊人數大約在十萬人左右,但是千萬別把這個當成他的實際戰力,古代戰爭的一大特點就是軍隊中會有一半的軍隊是由負責雜役、運輸的後勤兵組成,真正能夠用於作戰的軍隊能達到六成的軍隊都堪稱強軍了。在漢族軍隊中這一點就更加明顯了,因為漢族軍隊是以步兵為主,其有限的機動力注定了用於保障後勤供應的軍隊肯定是要超過作戰部隊的。比如永樂皇帝遠征蒙古,浩浩蕩蕩六十萬大軍中,真正的作戰主力估計也就二十萬,差不多是三成的樣子。

遊牧民族相對好點,但是即使是八旗這樣的精銳,所謂的六萬八旗中其實真實的人數在十八萬作用,因為幾乎每一個旗丁下麵都會帶有兩個漢人包衣奴才跟隨。

這個漢人包衣跟漢人是不同的,因為他們是奴才,換句話說在滿人那裏,他們的地位要高於新征服地區的漢人,算半個滿人了,畢竟這個奴才也不是誰想當就能當的。曆史就曾有漢官對乾隆皇帝自稱奴才,卻說不出自己屬於那一旗,結果乾隆皇帝就大聲質問他,你算哪門子的奴才?你又是誰的奴才?該員頓時啞口無言。

所以李成棟實際可以作戰的軍隊也就是當初高傑留給他的六萬軍隊,這已經是很不錯了,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在當初的江北四鎮中原本就是佼佼者,能與之抗衡的也就是黃得功的軍隊。而在隨後的征伐南明的戰爭中,該軍幾乎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唯一不好的是,打高傑帶兵起,這支軍隊的軍紀就十分不好。

沒辦法,無論是高傑還是李成棟,都是軍法嚴苛的代表,他們帶兵強調的是令行禁止,絕對不會允許士兵有半分忤逆。

這種高壓管理下的軍隊戰鬥力還是不錯的,但是要長期維持就隻有一個辦法,人家付出了就要有回報的,不然日子久了誰也不肯幹。所以這軍紀,自然是要多壞就能有多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