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章 擁立新君(六)(2 / 2)

張振嶽聽完拍著大腿叫了一聲好對阮大铖道:“過去是小瞧這個黃宗羲了。”

其實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三人的觀點在很多方麵是相似的,比如哲學思想,這三位都是反程朱理學的。這點張振嶽是很欣賞的,因為程朱理學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經變成了社會發展進步的一大障礙。要想改革大明的弊端,非破除程朱理學不可,解放思想才能真正解放生產力,不然一大堆既得利益者拿著程朱理學這個所謂的真理來壓你,你該怎麼辦?

而在政治上,三人都認為大明走到今天,君主專製為大害,隻不過分歧也在這裏。

天下之治亂,不在一姓之興亡,而在萬民之憂樂。黃宗羲雖然是忠君社的發起人,卻公開在這裏質疑君主的合法性並主張限製,很有點現代啟蒙的味道。相比之下,顧炎武和王夫之對君權還隻是停留在批判階段。

黃宗羲還提出了“君與臣,共曳木之人也”的思想主張,實際上是堅持君臣共治天下的治權平等思想。這一政治模式顯然已經包含了反對君主專製、主張“民主”、“民權”的思想內容,因而具有樸素的民主性。二是法製模式,黃宗羲以“托古改製”筆法,肯定“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而批評三代以下之“法”為帝王“一家之法”,是“非法之法”,主張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並提出了“有治法而後有治人”的思想命題。這些思想主張,已經明確地包含了天下是人民之天下、應由人民共同治理的民治思想,包含了以萬民之公法治理天下的法治思想。三是經濟模式,他對不斷加重農民負擔、造成“積累莫返之害”的曆代封建王朝的賦稅製度進行了深刻批判,並提出了一係列有利於發展商品經濟和工商業的思想主張,如“工商皆本”的政策主張,“廢金銀”而“通錢鈔”的幣製改革主張,“均田”、“齊稅”而又不排斥富民占田的“井田製”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