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張振嶽的水師的防區並沒有如他們的名字一樣固定的死死的,比如說宋小魯的新華水師,三分之二的主力被放在廣州,這裏離新華省是要多遠有多遠。同樣,施大暄的南洋水師,一百五十條主力艦,真正留在呂宋基地的不過五十條,當初施大暄是帶著一百條主力戰船北上的,現在留下了五十條,放在了日本的吳軍港。
這也是為什麼鄭芝龍敢於一戰的根本原因,這裏不過是施大暄這一支水師三成的戰力,如果不是這樣,換成張振嶽麾下四大水師齊至,鄭芝龍還打個屁啊,連對陣的想法都不會有,直接帶著人馬跑路才是正經事。
這買賣成不成的,就看這一錘子交易了,鄭芝龍眼下這個架勢是打算過了今天不過明天的了。三百條戰船就這樣仗著人多勢眾,直直的殺向施大暄的旗艦,這個打法絕對是很主流的,無論施大暄這邊的火炮到底多凶,這麼多船殺過去,把施大暄的旗艦一包圍,那按著慣例,這仗自然也就是打完了。至於損失些人馬算什麼,鄭家養這麼多人這麼多年,不就是用於今天這個時候的嗎?殺!
而施大暄這邊,所謂的鶴翼陣,其實就是後世的V字形,這口子不過開了四百米的樣子,越往旗艦就越窄。而鄭芝龍的隊形恰好是個錐子型,就這麼恰合般的吻合了。
施大暄要得就是這個情況,都是當年一起做海盜時候的老夥計,大家是個什麼套路還不知道嗎?等下有得你好瞧的。
衝在最前麵的是鄭芝龍的四弟鄭鴻逵,他是鄭家出了名的善戰,可惜這些年風平浪靜,一直沒有他揚名立萬的機會。這次難得有機會,這先鋒自然是他來做了。
這個鄭鴻奎的目標也很明確,就是直接撞上去,跟施大暄的旗艦撞上就玩接舷戰。不過他也不是傻子,他會玩大炮。他的先鋒船上有三門西式大炮,比別的船還多了一門。不過他們跟西南軍的水師不同,他們的炮不在船側麵的下層甲板,而是在船頭,正好用得上。
“開炮!”鄭鴻逵大聲喝道,三顆實心彈就直直的飛向了施大暄的旗艦。
這施大暄的旗艦是張振嶽親自賜得名字“靖海號”,這條船最大的特點就是使用了部分鋼製結構。由於技術的限製,這個時代的鋼產量十分的低,而大部分的鋼產品都被用在了水師的指揮艦上,所以施大暄根本就不怕撞擊。
靖海號並沒有如其他戰船那樣側麵迎敵,這就使得它的迎敵麵很窄,三發實心彈有兩發貼著船舷落入海中。而沒有落海的那發居然直直的朝著指揮室飛了過來,幾乎貼著施大暄的麵頰飛過,砸在指揮室的後壁上,一個小黑洞就這樣被砸了出來。
離臉上依然是波瀾不驚的施大暄不遠的秦浩這才真正感覺到了一絲來自戰爭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