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就是這樣,但是東林黨是什麼人啊,讀書人啊,顛倒黑白,混淆是非原本就是他們最擅長的。結果依著規矩就該歸福王的帝位,最後硬是被他們弄成了福王篡位的味道出來了。這大明都到了最後的生死關頭,這幫東林黨和複社的才子們卻還在忙著窩裏鬥,想想都不禁讓人扼腕。
這裏頭還有一個冤大頭,那就是阮大铖推薦擔任鳳陽總督的馬士英。這位爺原本跟東林黨還算得上是合作關係,並無過節,史可法他們鼓搗立潞王他也沒意見,正和史可法商議著呢!
朱由崧在原總督京營太監盧九德的幫助下,直接向雄踞江北的三鎮總兵求助。[2] 高傑,黃得功本人本來就是野心勃勃的流竄軍閥,見有“定策擁立”的大買賣可做,真是無本而有萬利的好機會。於是一拍即合,甩開他們的頂頭上司——正與史可法密商的鳳陽總督馬士英。做起了定策元勳。
消息傳到南京,所有人無不大驚失色。馬士英老於官場,見自己部將窩裏反,想來爭也沒用。連忙向朱由崧表白心跡,成為從龍文臣第一人。史可法一開始還蒙在鼓裏,指手畫腳的不服,又在寫給馬士英的信中痛罵朱由崧昏聵糊塗。沒想到卻成為落在別人手中的把柄。隨即馬士英便帶領大軍殺氣騰騰的護送朱由崧來到南京浦口。大勢已定,滿心悔恨的史可法和東林黨人也隻好接受這個現實了。
可大局真的定下來了嗎?這個時候秦浩就幹了一件蠢事,居然派人去告訴史可法,崇禎帝的四個兒子都被接出來了。這也是張振嶽最初的意思,想的是避免南明小朝廷再爭來爭去玩自耗了。此外就是希望借著崇禎帝遺孤的名頭,能在將來弘光政權垮台之後,大家知覺南下投奔找個去處。
不成想史可法也是昏了頭了,居然當朝拿出這封信,威逼弘光帝立刻派人南下昆明,去迎接先帝遺孤,還位於先帝。東林諸公和複社諸子自然是紛紛叫好,一時朝野大震。
可馬士英不是傻子,他隻要算一算日子,就知道崇禎帝的兒子們根本就不可能那麼快出現在昆明,估計這會還在海上漂呢!
這皇帝歸根到底隻能是一個人做的,而且必須做到死的。這坐過了皇帝再下來,那裏還有什麼好下場可言,所以就有了鄭芝龍手上的密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