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章 後崇禎時代(三)(2 / 2)

瞿式耜等人還想說點什麼,但是見張振嶽已經做了決策,隻好是起身離開了。

阮大铖卻沒有走,而是悄悄走到張振嶽跟前道:“國公爺,有句話,老朽不知道當講不當講?”

“出得你口入得我耳,阮公但說無妨”張振嶽和阮大铖接觸的時間一久,對其才華就越是欣賞,自然說話也就客氣了。

阮大铖猶豫了一下道:“其實我要說的話肯定是不符合道義的,但是帝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這大明已然是氣數盡了,估計接下來還會如東漢末年一般出現很多活曹操。隻是我不明白,以國公爺今時今日的勢力,若是要扶持一傀儡,這西南境內就有桂王。為何還要不遠萬裏去把先帝遺脈接來呢?國公爺,樹大招風啊!”

阮大铖的廢話真不多,幾句話就把其中的風險說清楚了。

張振嶽可是清楚的記得,所謂南明,其實根本就是場鬧劇。從福王到唐王再到紹武、隆武和永曆,其實就是一個字,亂。而究其原因,就是中央權威被顛覆後,封疆大吏們的野心急速膨脹的結果,無論是馬士英還是鄭芝龍都不是正經人。而後來更是出現了魯王監國和隆武政權對立,永曆政權和紹武政權對立的局麵,最後把這大好的河山白白葬送了。

其實建奴在一開始的並沒有統一全國的計劃,這點從他們的剃頭令就可以看出他們統治者的目光之短淺,而在他們入關後的多次軍事行動來看,也是掠奪居多,占領次之。清軍多次攻占某地,然後又毫不在意的撤回北京。可以說當時占據人口多數的漢人如果可以團結一點的話,完全可以把建奴趕出關外。

但是人最可悲的不是敵人有多強大,而是自己有多不爭氣。

南明內鬥甚於外戰,黨爭甚於武備。這就等於是一步步把所謂滿清的胃口給養了起來,曆經三帝一王十八年的南明最終還是滅亡了。

其實當時如果崇禎帝的兒子能夠逃出來,那麼所謂的法統就不存在了爭論了,因為人家才是正統。所以正在劉宗敏那裏被天天酷刑敲詐的陳演和魏藻德真的是當得起奸臣之說了,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國賊了,人家禍害了大明不算,還給南明的敗亡埋下了伏筆。這樣的畜生,滿清居然沒給他們立碑,隻能說滿清不厚道了。張振嶽正是因為看清了這一點,所以才早早的從幾年前就開始籌劃,一定要把崇禎帝的四個兒子都救出來,這樣萬一那一個不濟事掛了,還能兄終弟及,免得他們的堂叔伯爭來爭去壞了大局。曆史上吳三桂當漢奸也是命苦,他本來是要擁立崇禎帝的長子為帝的,結果建奴不答應,這廝就帶著太子逃到了山西,結果太子體弱,掛了,吳三桂隻能是規規矩矩去當漢奸了。

張振嶽看著一臉焦慮的阮大铖道:“阮公啊,其實不要擔心這個,因為本國公沒打算當曹操!去休息一下,下午還有通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