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明沒有“文字獄”,也很少有“因言獲罪”的,哪怕是皇帝,你也不能順便殺大臣,所謂的杖殺,其實更多是在玩借口,看看吧,不是朕殺的你,是你自己身子骨不好熬不住而已。可就是這唯一的殺招很快也被明朝的皇帝給放棄了,因為文官們不怕,在他們看來,所謂受杖刑那就是忠臣的表現。如果很不湊巧,被打死了,那個這個忠後麵還能加個烈字,就變成忠烈之臣了。
所以壞事變了好事,百官們深怕自己撈不到挨板子的權力,什麼對事不對人都不講究了,直接逮著皇帝就開罵。如此一來,方孔炤的直言不諱也就自然而然了,況且這位仁兄也不是視官如命的主,官這個東西,大不了不做就是了。
“朝廷確實是危機四伏,這個時候就更需要方大人這樣的股肱之臣出來支撐,否則將來走到那一步還真不好說”張振嶽是有意識的結交方孔炤,一來方孔炤掌握著湖廣省,而張振嶽將來擴張要走的兩步一是控製四川,二是控製湖廣;二來方孔炤、方以智父子在大明士林的清譽不錯,不單單是交遊廣闊,更重要的這父子兩個都是有真才實學的,而這種複合型人才正是張振嶽夢寐以求的。所以這次張振嶽是給足了方孔炤麵子,誠心誠意來和他結交。
一通牢騷話之後,方孔炤也沒能拿出什麼太好的辦法,這就是所謂的時代局限性,如今的大明已經不是一個辦法兩個辦法能改變的了。
三日後,張振嶽一行辭別方孔炤繼續北上,張振嶽這次北上選擇的是走河南,在他的隨行人員有有二十多個地理勘察測繪方麵的好手。張振嶽有意識的一路慢行,就是讓這些人三人一組,四處查看沿途的山山水水,風土人情,這也算是為將來做準備了。
進入河南境內,張振嶽看到的是滿目瘡痍,真正的是做到了百裏無人煙。。。
其實明末人口銳減原因有三,一是嗜血成性的農民起義軍在沒有任何約束的情況下已經習慣耍流氓了,遇到事情沒功夫講理,全憑刀子說話,不如此他們也不可能如滾雪球一般的壯大自己的勢力;二是打著官軍幌子,行為和流賊無二的追剿部隊,這些人滋擾地方起先是軍糧不足,自收自支,可後來則是嚐到了甜頭,樂此不疲,所謂匪過如梳兵過如洗就是這個意思,遭到兵匪兩重洗劫之後的老百姓就隻剩下二個出路了,膽大一點的參加官軍或者起義軍,膽小的則老老實實餓死算逑。這些人談不上什麼革命信仰,也沒有什麼階級覺悟,甚至他們的身份也可以隨時變幻。上午官軍打敗了流賊,他們就投降官軍加入官軍,下午流賊打敗了冠軍,他們搖身一變又變成義軍了,反正就是瞎折騰,大明的氣數就是這樣被折騰沒得。
而第三個原因,滿清入關大屠殺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為前麵二個原因給折騰出來的。漢人如果團結一致,滿清能入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