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廷新任命了徐從治為山東巡撫、謝璉為登萊巡撫,謝璉在萊州城指揮作戰,徐從治坐鎮青州負責增援、後勤,但為了安撫民心,徐從治依然也進駐萊州,進入了最前沿。很快叛軍就將萊州圍了個水泄不通,這樣在這個包圍圈中,有徐從治、謝璉兩位巡撫、萊州知府朱萬年、總兵楊禦蕃,他們都毫不猶豫的選擇抵抗到底。
蕭嚴這個時候已經帶著宣府的軍隊開到了濟南,看到叛軍的聲勢才發現自己兵帶少了。沒關係,各地援軍也在陸續抵達。問題是,朝廷這個時候並不是在討論怎麼剿滅叛軍,而是在忙著追究孫元化的死罪,在忙著招撫。
蕭嚴聽聞後氣得直跳腳,要不怎麼說這幫子文官誤國呢?這造反的事情還有什麼可招撫的,集權製度下,造反就是一個字,殺,招撫了也要殺,可什麼玩笑,這造反還有理啦?這個時候不殺難道等著天下人人響應,紛紛揭竿而起才後悔不成。不知不覺中,蕭嚴的思想已經被張振嶽影響了許多,要知道過去他可是一直堅持所謂的“官逼民反”的。
和蕭嚴持有相同觀點的還有山東巡撫徐治,徐從治派人趁夜潛出城,將一封奏章送到了北京,闡明了戰況,並請求皇帝不要再招撫,要全力以赴的圍剿叛軍,他在奏章中動情地說::“萊城被圍五十日,危如累卵。日夜望援兵,卒不至,知必為撫議誤矣。國臣致書臣,內抄詔旨並兵部諭帖,乃知部臣已據國臣報,達聖聽。夫國臣桑梓情重,忍欺聖明而陷封疆。 … …臣死當為厲鬼以殺賊,斷不敢以撫謾至尊,淆國是,誤封疆,而戕生命也。”但這麼重要的一封奏章,崇禎帝竟然沒有看到。
由於山東巡撫被圍萊州,無人統一協調指揮援軍,援軍停頓不前,朝廷再次任命兵部右侍郎劉宇烈為總督,全權指揮各路援軍,與他一起來的還有京城神機營和五門紅夷大炮,用以和叛軍對抗。但這個劉宇烈也是個主撫的文官,不積極組織進剿,卻被叛軍的再次詐降迷惑,還釋放了被俘的叛軍兵將,叛軍借談判之機,繞到明援軍後路焚燒了輜重,劉宇烈大驚率部拔營撤退時,被叛軍在沙河掩殺的大敗,神機營的火炮也落入了叛軍手中。
遼將孫應龍因為與耿仲明舊交甚好,寫書信一封勸降耿仲明,耿仲明將計就計,隨便找了一個人頭送了過去,說他已經斬了孔有德,讓孫應龍迅速來受降,孫應龍高興的率領海軍艦隊從天津直奔登州,剛一上岸就被耿仲明斬殺(這義氣?),大量的軍艦也成了叛軍的戰利品,憑借繳獲的軍艦,叛軍打退了皮島總兵黃龍從海路的進剿。在陸地的進攻中,叛軍又攻克招遠,雖然攻萊陽不克,而萊州還在圍困中,但叛軍的氣焰還是在日益囂張,山東局勢就此糜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