轟,隨著一聲炮響,戰鬥開始了,張振嶽聚精會神,開始關注戰爭本身的變化了。。。
二個半小時後,張振嶽忍不住打了一連串的哈欠。在過去的兩個半小時中,雙方的士兵都在進行列隊表演,然後大炮互轟了二個半小時。由於瑞典軍的火炮數量和射速戰友,帝國軍隊很快就吃了大虧,帝國軍發射一發炮彈,差不多就要被回敬三發炮彈,這仗還怎麼打。
終於帝國軍的騎兵沉不住氣了,彭海姆伯爵親自率領二千哥薩克向瑞典軍發起了衝鋒。
半年以前,張振嶽利用地形和火力,曾經一次性打垮了這支哥薩克騎兵。現在看來,這支哥薩克騎兵已經恢複了勇氣和鬥誌,他們一改往日的密集衝鋒的打法,就是強調速度,全部的哥薩克兵毫不客氣的前衝著。
而瑞典軍也毫不客氣的用三列陣線對他們進行密集齊射,第一列打完第二列上,第二列打完第三列上,等第三列打完,第一列又完成了裝填可以繼續上了。
這個玩法據說在東方也出現過,明朝的沐英討伐雲南和日本的戰國時代,織田家大戰武田家,都是用這個辦法對付騎兵的,這就是著名的“三段擊”。
帝國軍這次是吃了大虧了,在凶猛的火力打擊下,彭海姆連續衝擊了七次都沒能得手,反而折損了七八百人,這仗沒法打了。
蒂利伯爵也殺紅了眼,親自帶著自己的四千騎兵一起發動衝鋒,一度衝到了瑞典軍陣前。古斯塔夫二世一看,立刻命令右翼的騎兵出擊,這些瑞典騎兵揮舞著閃亮的馬刀立刻將帝國的騎兵殺得大敗。蒂利伯爵怎麼會甘心失敗,他下達了總攻命令,步兵上。
這是歐洲中世紀最典型的步兵衝鋒:步兵排成方陣,整齊、有節奏的敲著戰鼓,手持的長矛像茂密的森林,如一堵牆一樣壓了過來。
古斯塔夫二世立刻調整陣型,調集火槍手去射擊,這麼大的密度,怎麼開槍都能有收獲。
帝國軍如割草一般倒下,隨著傷亡的進一步加劇,陣腳不可避免的出現了大混亂。
而這個時候曹文詔再一次出場了,這一次他的行動更隱蔽,他足足在帝國軍隊的斥候和視線外遊蕩了五六個小時,成功的繞到了帝國軍的後背,然後六千大明騎兵黑壓壓的一片,把整個帝國軍席卷而去。。。
帝國軍損失了1萬3千人,90麵軍旗,全部的大炮和輜重,而新教聯軍僅僅付出了2700人的代價就贏得了布萊登菲爾德之戰的巨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