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6章 大開眼界(四)(2 / 2)

那麼新教聯盟軍的優勢僅僅是數量上的嗎?

9月16日當天上午,兩軍發生了一場規模不小的前哨戰。彭海姆伯爵指揮的二千哥薩克騎兵在河岸邊給試圖悄悄渡河的瑞典騎兵當頭一棒,戰鬥十分激烈,最終彭海姆伯爵迫使瑞典騎兵主動脫離戰鬥。隨後彭海姆伯爵不得不執行蒂利伯爵的命令收縮,蒂利伯爵居然任由新教軍渡河,然後擺開陣勢來和自己作戰。

這些都不是張振嶽關心的,他到達之後就對瑞典軍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參觀,因為據說這支軍隊這個時代全歐洲全先進的軍隊。

這次參觀讓張振嶽一行人大開眼界,張振嶽終於知道什麼叫專業了,和瑞典人比起來,自己在軍事方麵完全就是個業餘玩家,能夠活到現在隻能用奇跡二字來形容了。

相對於歐亞聯合軍,瑞典軍隊在細節方麵做得更好更到位,不僅僅是統一軍裝款式這一個小細節。

相對於同時代的歐洲軍隊,古斯塔夫二世對於裝備的要求達到了近乎苛刻的地步,或許這跟瑞典地處歐洲邊陲,人口有限有關。

古斯塔夫二世的戰術思想就是強調軍隊的機動性和靈活性,這兩點反應在武器上就是長矛從歐洲標準的4.8米變成了3.3米,矛的前端還加上了鐵套,防止被敵人砍斷。這個時代的火炮十分笨重,需要三匹馬才能拉動,而且種類繁多。可瑞典軍隻有三種標準化火炮,攻城炮、野戰炮和團屬炮,並且瑞典軍的野戰炮隻需要一匹馬即可拉動,二三個人就可以抱起。火柴引火機被齒輪打火機取代,紙質子彈殼的采用極大的方便了士兵大量攜帶和裝填效率。

這還隻是武器,在陣型上,古斯塔夫二世摒棄了目下歐洲最流行的“西班牙方陣”,創建了“楔形方陣”。軍隊被排成了橫列隊形,騎兵為縱深三列,長矛步兵三至六列,兩翼為火槍兵,線式隊形取代了方陣。

編製方麵,瑞典軍更是獨樹一幟,以團為基礎,每團8個連隊,每個連隊除軍官外,由72個火槍手和54個長矛手組成。全團包括團屬炮兵在內,共1300人。而同時代歐洲,這個數字在3000人左右,即使是歐亞聯合軍,團的人數也在2000人。

最驚訝的大概是軍需體製,這是讓張振嶽最汗顏的一點,瑞典軍設有軍需倉庫,被配有正規的管理人員。後勤保障細節化到了連一級,後勤車的數量,騎兵連隊為十輛,步兵連隊為八輛,除此以外一切不必要的車輛都被精簡了。

這些東西在後世看來是軍事行動中最基本的東西,但是在這個時代,古斯塔夫二世無疑是大大改變了人們對於戰爭的認識和定位。

張振嶽對此不禁感慨道:“咱們大明怎麼就沒有這麼厲害的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