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二側修築了五米高的城牆,這在南洋地區也算得上是雄壯了,而且全部用得的是石牆。
裏星港大約八百五十米的地方開始就是獅子城的主要功能區,二司衙門、各種大型的醫正院、各種大型的書院、各種混合了東西方文化風格的建築群就坐落在這個長1500米,寬2000米的範圍內。四周都是用八米高的石牆保護,據說地基都挖了足足九米深,先後動用了三萬多人投入建造。和一般的城牆不同,為了避免交通堵塞,獅子城一共開了八個門。城裏是個田字型結構,主通道十分寬敞,一律設計為十五米的路寬,而且注重城市綠化。隨著獅子城額發展,這裏最終被定義為內城,這裏的人口始終不超過三萬。而後期到來的華僑和移民都在內城四周定居發展,獅子城最終達到了五十萬人口的巨大規模,這是1644年的事情了。
雅加達的定位是造船業和礦石輸出,馬尼拉的定位是農產品和手工業製品輸出,應該說還是比較符合當地實際情況的。
張振嶽對於這個規劃十分滿意,當場就批準了,並讓三人負責落實和執行,有困難再找自己。
隨後的整個南洋地區就開始了熱鬧的造城運動,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獅子城,星港碼頭是最優先級別的項目,唯一能和其一樣被強行要求全員開工的項目就隻有張振嶽的經略府了。
張振嶽的經略府的設計是一名荷蘭東印度公司的設計師設計的,典型的歐式風格,很合張振嶽的口味,但是卻並沒有得到張振嶽家人的認可,尤其是布木布泰,她很想念拙政園。
為此張振嶽不得不拍板,合二為一,前院是歐式風格,後院是江南園林風格,開建吧。一不小心,被譽為東西方文化結合典範的“大明南洋經略府”就這麼弄出來了。
一切都很順利,但是要說沒有隱憂也是假的。張振嶽看著那些扛大活的土人心裏就發毛。即使是移民百萬過來,在南洋的土著人口也是漢人無法全麵壓倒的。更何況目前南洋地區穆斯林信仰已經開始傳播。
張振嶽對此隻有二個辦法,第一是在自己的實際控製區裏,推廣佛教,並對穆斯林以宗教名義展開的違法行為進行十分嚴厲的打擊,包括踐踏女性尊嚴,隨意處死在他們看來有罪的女性,以及殘殺異教徒的惡行。這點張振嶽到是不擔心穆斯林造反,隻要武力始終掌握在我們手裏,我們無所畏懼。
第二則是有組織有計劃的對土人分離,凡是體格健壯、個頭較高的土著男性及其家人都會被優先選拔出來補充進入到軍隊服役,其家屬住入四城,享受漢人的待遇,子女接受漢化教育,這樣的人往往二代之後就被漢化了。而參與四府建設的,在各種工廠做工的土人也將照此辦理,這樣一來,土人就有了第二選擇,加入大明過好日子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