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19世紀之前,這玩意一直沒辦法取代滑膛槍的地位。如果不是因為在北美獨立戰爭中的薩拉加托戰役中有非常出色表現,估計都不會引起歐洲各國的重視。而除開普魯士軍隊,基本上歐洲各國都沒有組建太多的線膛槍部隊。而即使是普魯士,組建的部隊也叫獵人團,數量並不多。
張振嶽已經委托戴佑宗全力改造了,但是效果並不明顯,唯一是射程被提升到了一百四十米,同時裝填速度比原先快一些,如果士兵操作熟練的話,這個速度可以提高到騎兵跑完一百四十米安全距離前射擊三次,僅此而已。這已經讓張振嶽很滿足了,而這款步槍也被張振嶽上奏請封為天啟七年式火槍,目前的產量,有點慘,一個月加班加點也就三百條的樣子,考慮到士兵們日常訓練的損壞修複,估計要裝備全軍要到年底去了。
張振嶽想了想:“這樣,我把我的想法再跟你們說詳細些。要提升咱們軍隊的戰鬥力除開刻苦訓練外,還要從三點入手,第一是去掉重甲,所有的士兵的負重都會增加,為了保證機動力,再穿鎧甲或者綿甲都不合適了。除了在一些要害部門裝些小鐵片保護外,其他的就不要了。第二是所有的火槍手一律佩刀,一旦敵人近身就可以換刀迎戰,此外我還讓軍工局造了一種散彈槍,是原來那種鳥銃改造過來的,威力更大重量更輕,一次能打出12顆子彈,已經實驗過了,二十米距離內可以把一匹高速衝刺的馬屁輕易打翻。每個連隊還要按人頭配備五十支這樣的散彈槍,防禦作戰的時候就放在負責射擊的人員腳邊,而進攻作戰的時候由身體健壯的士兵背負。遇到騎兵衝擊或者大股步兵衝擊就先來一發,然後再拔刀。第三就是這四十個連隊的組建問題,目前這個火槍的生產速度很難保證人人一把火槍,所以四十個連隊中,火槍連隊隻能保證在二十個左右,平均分配到五個火槍團裏,每個火槍團還要配備兩個長矛連隊。長矛連隊不配盾,改配短刀。餘下的一個團該為神炮團,我的計劃是配備6磅的步兵炮,哦,就是你們見了的那個皇上賜名的神武大將軍炮,這是葡萄牙人火炮的改進型。射程能達到450米,命中率也還算不錯,五炮能中三炮,唯一就是射速一般,麵對那種騎兵衝鋒估計就能打一炮,步兵大約在三發左右。還有一種12磅,射程600米,但是命中率不行,估計也就拿來攻城用了。神炮團六個連隊的人數要調整,二個炮兵連隊配備48門6磅炮,總人數210人;此外還要配備一個90人的滑膛槍連隊、一個200人的長矛連隊和二個200人的弓箭手連隊。軍團部近衛團四個連隊六百人則全部配備“散彈槍”和戚家刀,一般用來做決死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