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3章 武備優先(五)(2 / 2)

原因就是沒有市場化,這明代的“兵工廠”根本就是打著計劃生產的無計劃生產。一旦碰到戰事了,那自然是加班加點,一切好說。如果沒戰事,那對不起,領導是要過好日子的,別說生產了,連基本的生活費用他們都恨不得把你給省了。那大家就要說了,不是可以自己去接私活嗎?對不住,我們的領導貪汙腐敗搞小三的時候基本上對於朱元璋的祖訓是忘得一幹二淨。這個時候他們卻記得祖訓了,你們這些軍戶隻能做朝廷的活,不許攬私活。因為你攬生活活命是你自己的事情,要是因為違背祖訓查出來追究責任就是他的事情了。所以官大一級壓死人,你們餓死凍死怎麼死都跟他沒關係,反正拖累誰也不能拖累領導。

戴家就是這麼個原因,結果是越折騰越窮,再加上大明強大和平也有些年頭了。也就北方還有戰事,北京的軍工作坊還有活可幹,而南京的軍工作坊基本上是半死不活,除了一些最基本的兵器維護,其他的活基本上就談不上了。發的薪水也就勉強不用去要飯,在紙醉金迷的南京根本就拿不上台麵。

不過和其他軍戶不同的是,戴家的日子還是可以過下去的。原因無他,戴家有一個和別家不同的地方,他們在兵器研究特別是火器研究上很有自己的一套。所以這些年上頭的管事雖然以克扣下頭的工錢為常,可對於在火炮和火槍方麵有獨特造詣的戴家卻並不克扣。畢竟大家是做軍工的,總還是要留著些人才做事的,不然萬一有事自己肯定是上不了,領導畢竟是領導,這點“英明”還是有的。

在戴家當家戴佑宗看來,隻要戴家始終堅持把兵器研究這個活計抓牢不放鬆,那麼未來的日子肯定也會是現在這樣一直過下去。但是一切在天啟七年的元月發生了變化,一道募賢令,在南京一石激起千層浪,三十歲的戴佑宗整個人生都發生了驚天的變化。

張振嶽和葡萄牙澳門總督羅保達成了一個協議,大家一起組建了一家“歐亞聯合公司”。大家將展開全方麵的合作,具體內容有以下幾條:

第一是把亞洲地區的海上貿易全部壟斷,沒有該公司的同意,所有的買賣都不受保護,作為交換條件,原本打算和等鄭芝龍招安後成立的新記也不辦了,直接把鄭芝龍他們的股份按20%直接折了進去。張振嶽個人拿20%,大明皇帝陛下占股40%,葡萄牙拿20%。雖然二八分看起來不合理,但是對於隨時可能被荷蘭人趕出亞洲的葡萄牙人來說根本沒得選擇。

第二則是將目前掌握的火炮和火槍技術以及生產設備對大明帝國進行技術轉讓,當然實際接受轉讓的對象是張振嶽。

第三則是組建聯合艦隊,為此葡萄牙人將幫助張振嶽按照西方標準,組建一支龐大的新式水師。

第二項和第三項就是張振嶽以南京兵部名義組建“蘇州軍工局”,他要通過重金把大明帝國最寶貴同時也被閑置多年的技術工人都招募到自己的手下,為了退路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