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3章 整頓軍備(三)(2 / 2)

但是科舉之路也不是那麼好走的,後世的高考嚴格來說還不算是千軍萬馬走獨木橋,因為一省之地,能入大學者尚有數萬。而在明代,一省一科能錄取舉人不過百人,而入京三年一考,能中榜者亦不過二百之數。這那裏是過獨木橋啊,完全是在擠鋼絲。

如此一來,地方上就積壓了大批蒲鬆齡這樣的,考了許多年還是童生的,至於撈了個秀才卻一直考不上舉人的亦是有的,這種現象在浙江這樣文風鼎盛的地方就更加突出了。大家可別覺得八股死板,假如讀書的沒有天賦,就算是頭懸梁錐刺股,埋首苦讀、十年寒窗,最後結果也就是擠進秀才的隊伍,要想中舉,怕是比登天還難。

“範進中舉”絕不是胡編的故事,對於沒有背景且沒有天賦的人來說,走科舉之路真的是難上加難。人總是要活下去的,可是沒有功名,身無所長的讀書人能做什麼?

曆史上盧象升的天雄軍被稱為是湘軍製度的起源,但是本質上還是存在不同的,湘軍製度最具特色的不是以同鄉為兵,而是軍中大部分軍官都是秀才甚至是舉人。這樣的軍官不單單是有名望,還有氣節,知道為什麼而戰?

其實想想也是,我們嘲諷明亡之後東林黨紛紛喪失氣節投奔滿清的舉動,其實人家也是沒辦法,刀沒握在自己手裏,要守氣節就得死,連反抗的機會都沒有。人湘軍就不同,刀握在知識分子手裏,我要講氣節就是跟你玩命,死得還不一定是誰呢!

盧象升立刻拱手道:“如此吾策已無遺漏矣!”

孫傳庭則想了想問道:“大人,文人多是手無縛雞之力,若為將官,臨陣遇敵當如何?”

張振嶽道:“糾正你們的一個誤區,所謂名將,在於組織部屬奮勇殺敵。若是一味靠個人武勇衝陣,不過是匹夫之勇,和街頭盲流有何區別?而且接下來我還要說說練兵之法,在訓練的時候一定要強調官兵同練,具體來說分為三項,第一項是紀律,要把官兵練成進退如一的樣子,這樣的軍隊才有戰力可言。第二是基礎,行軍能力和武器使用能力都是作戰基礎,這個要有標準出來練。第三是輸道義,這點很重要,要讓官兵們知道自己是誰,為什麼而戰!隻有這樣,上下才能一心,十成勁才能用出十成來。”

張振嶽說到這裏已經有些興奮的站了起來,他不自覺的背著手道:“具體怎麼做要靠你們自己,你們的任命我已經送南京和京師的吏部了,百穀今天就可以上任,江左兵備道,但是實際上四十九衛都在你抽調範圍內。鬥建則是浙江布政司參政兼浙東兵備道,官不大,正四品,但是差事重要,你們需要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