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明之禍患,不在於外,而在於內。陛下,攘外必先安內。”張振嶽一不留神,居然說了一句在後世受到了廣泛批判的話,哎呀,太不小心了,直接把據說是賣國的言論給用上了,罪過,罪過。
“好一個攘外必先安內,繼續說,繼續說”聽得正心急的天啟帝見張振嶽突然停頓,開口催促道。
張振嶽隻能硬著頭皮解說道:“這獅子若是身體健壯,這些疥癬之疾並不致命,很多時候甚至不治自愈。比如說建奴,若是任由此輩在關外倒騰,待到賊酋斃命,其後繼者大多要爭奪權勢自相殘殺,到時不待朝廷出兵其亦自敗。縱然其上下一心,隻要時日一久,從我大明無所進益,最終結局必然是兩極分化,上下離心,不戰自敗。”
曆史上確實是如此,號稱“滿萬不可敵”的八旗入關之後,不出一代人就迅速糜爛了,導致後來雍正、乾隆二朝對西蒙古人的戰爭不得不大量使用漢兵漢將前去作戰。
天啟帝安心的點點頭:“既然外患不足懼,那這敗亡之禍就來自於內了?”
“陛下聖明,這民間大戶人家有句話其實說得很有道理,這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大家子外人打是打不進來的,可要是自己裏頭折騰那可就垮得快了。皇上,如今咱們大明最大的問題就是財富分配不公。一方麵是偌大的朝廷國庫卻是空空,另一方麵則是地方士紳、商人富得流油,偏生百姓並沒有從朝廷不與民爭利的仁政中得到半分好處。沒好處不說,他們還要承擔整個帝國的賦稅以及徭役和兵役。若是沒有天災人禍,尚且可以勉力支撐,一旦天變人災,那就不好說了。。。皇上,咱們大明的江山是如何從元人手中奪回的想必皇上是清楚的。”
“那,那真的是個死結,真的是無藥可治了嗎?”天啟帝那年輕白俊的麵龐露出了深深的焦急,他相信張振嶽說的是真的,這個國家是個什麼情況他比張振嶽這個穿越者了解的更多,而且更無奈,特別是在張振嶽無意中揭破他自我欺騙的偽裝後。
張振嶽見天啟帝如此焦急,意思到自己最好還是緩和一下自己說話的口氣。看來後世有個觀點是沒錯的,無論是帝王專製還是民主製度都是等級社會最好的製度,起碼眼前這位皇帝對這個國家還是一種負責的態度。最怕哪些四不像的製度,個個喊著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負責,實際上是誰都不會去負責。
“皇上,辦法不是沒有,隻是太難,太難。。。”張振嶽最終還是如個老中醫一樣給出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