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不用大哥說我也知道,出門的時候老三都跟個婆娘似的叮囑了好幾遍了。”蕭嚴很是不在意的說道。
張振嶽搖搖頭:“知道你能聽進去的少,早知道就把你留在覺華島,把你和烏雲其其格的婚事給辦了,省得你總是這般!”
一提到烏雲其其格,蕭嚴立刻被臊得不言聲了,看得張振嶽哈哈大笑。。。
明朝兵部尚書,是明朝六部中兵部的最高級長官,別稱“大司馬”,負責掌管全國衛所軍官的選拔授予、訓練、車輛、武器管理等政令,為正二品。相當於當今的國防部長。
和清代兵部有名無實不同,雖然同樣隻設立了四司,卻因為是文官政治,這兵部、職方、駕部、庫部四司把大明的軍事牢牢的抓在手中。即使是京營團練,兵部尚書和右都禦史也是有權參讚和協理的。
自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以來,中國就提前進入到了一個政治相對文明時代,文官政治的時代。關於這個問題張振嶽和蕭嚴曾經在大學宿舍中有過爭論。蕭嚴的觀點很明確,文官毛都不懂,又手無縛雞之力,讓他們指揮軍隊作戰,無異於是一頭豬領導一群獅子。難怪宋朝和明朝最後都無一例外的被關外的野蠻民族給征服了,實在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的典型代表。
張振嶽則堅持認為,軍隊隻是國家統治的工具,文官治軍在政治上是一種進步,是法治的基礎。否則一旦讓軍隊有獨立的思想兵形成利益集團,那麼中國就會變成和泰國以及非洲一樣的局麵。而且文官治軍也未必不行,隻是要注意用人,比如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孫傳庭這樣的懂行的文官是可以用的。你不能因為出了個有東林黨做靠山就指手畫腳的王化貞或者誰誰誰就把文官治軍一概否定了,畢竟即使是被人詬病宋代文官也出了諸如韓琦、範仲淹這樣的名將。
不過這有明一代,文官治軍顯然是治得有點過了,武將就剩下一個活計了,帶著自己的親信家丁去衝鋒就好了。這種輕視武將,全盤否定武將的做法其結果是大大傷害了武將同誌們的革命積極性,大家帶兵也沒什麼太大好處,政治前途跟後世的保安隊長也沒太多區別,想跟唐朝一樣以邊軍節度使入中樞為相那更無可能。剩下的也就是賺點小錢,撈點外快,過點自己舒心的小日子了,不然還能幹啥?
而在戰場之上,更是出現了四品禦史直接架空主帥,指揮大軍作戰的奇葩現象出現。打贏了,自然是這位文官孔明複生;打輸了,對不起,主帥無能,連本座都被拖累了。武官品秩再高也白搭,你很快就會看到一大堆的同年、同鄉把那彈劾你的奏章如潮水一般朝皇帝那兒砸去,弄不死你也得讓你脫層皮,而等到東林黨這種極端黨同伐異的組織出現後更是達到了極點。這就是為什麼明末會出現王化貞兵敗如山倒,熊廷弼卻被問罪下獄並傳首九邊這樣的咄咄怪事。
這人心散了,隊伍自然也就不好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