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章 寧遠大戰(二)(1 / 2)

天啟六年正月初六日,經略高第奏報:“奴賊希覬右屯糧食,約於正月十五前後渡河。”果然,後金大軍渡遼河,向西撲來。此後,初十日,努爾哈赤從十方堡出邊,前至廣寧附近地方打圍。十二日,回到沈陽。努爾哈赤當即分付各牛錄並降將,每官預備牛車30輛、爬犁30張,每人要靰鞡3雙,還要各炒米3鬥。就是要官兵預備牛車、爬犁、鞋子、幹糧等。他做好準備,便率師出征。

正月十四日,天命汗努爾哈赤親率諸王大臣,統領6萬大軍,號稱20萬,往攻寧遠。十七日,西渡遼河。八旗軍布滿遼西平原,清官書稱其前後絡繹,首尾莫測,旌旗如潮,劍戟似林。八旗勁旅,雄偉壯觀,軍容強盛,撲向寧遠。

後金兵渡遼河,警報馳傳明朝,舉國洶洶,人心惶惶。兵部尚書王永光“集廷臣議戰守,無善策”。明經略高第和總兵楊麒,聞警喪膽,計無所出,龜縮山海關,擁兵不救。道臣劉詔等要統兵2000出關應援,高第令已發出的兵馬撤回;李卑援兵蜷縮在中後所,李平胡的援兵不滿700人,又退到中前所。所以在寧遠緊急關頭,“關門援兵,並無一至”。袁崇煥既後無援軍,又前臨強敵:八旗軍連陷右屯、大淩河、錦州、小淩河、鬆山、杏山、塔山、連山等八座城堡。原駐守軍都早已撤到關內,後金兵如入無人之境,未遇抵抗,直奔寧遠。

農曆正月十八,剛剛成婚一日的逯家三兄弟並沒有按照張振嶽的要求把家眷送往山海關,而是將嬌妻留在城中,以示舉家和寧遠共存亡之意。

二十日這天,袁崇煥沒能等到想象中的八旗建奴,而是迎來了一個好死不死在最不該來的時候來到寧遠的朝鮮使節團。袁崇煥根本沒功夫搭理這個使節團,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下令這個使節團不要繼續南下了,道理很簡單,建奴的騎兵繞過寧遠要追上他們根本不是問題。為了大明的體麵,使節團還是安安全全待在寧遠最為妥當。

雖然還沒看到八旗軍的影子,但是傻子都知道建奴不遠了。參戰過三年前廣寧之戰的老兵想起建奴就忍不住腿肚子顫抖,城中各種傳言四起。袁崇煥對此的態度很簡單,命令寧遠府同知程維偀、衛官裴國珍、親兵長謝尚政帶著人四處巡邏,這畏敵情緒自己管不了,但是要想逃走,對不起,就一個字,死。

袁崇煥還親自給山海關總兵、前屯參將趙率教寫信道:“從即日起,凡係朝廷官兵,自寧遠南下者皆視為逃兵,盡皆斬殺,勿縱一人。”

自明末用兵遼東以來,袁崇煥一次性就破了兩個記錄,第一是明文宣布逃兵必死;第二是以從三品寧遠道參政的身份命令二品山海關總兵做事。有明一代,唯此公敢,估計袁崇煥當時想著自己十有八九是要完蛋的,所以也就沒什麼好避諱了。

二十日這日上午,袁崇煥和張振嶽第一次發生了爭吵,袁崇煥計劃把軍糧和商戶送往覺華島暫避,為張振嶽極力反對。

“參政大人,城中雖然擁擠,但是建奴破城不易,萬一破城,末將也會一把火燒了糧食,決不讓建奴討了巧去。可要是把軍糧和商戶一並送去覺華島,貌似建奴攻之時還可以燒糧水遁。可是這東北不比南方,冬季海麵亦是會結冰的。我軍中又藏有建奴細作,若是一個不當,這些糧食資敵豈不糟糕?”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