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快遞

母乳質量取決於媽媽的飲食

母乳喂養對母嬰有其無可比擬的優點,可以使新生兒獲得均衡的營養,增強免疫力,又可以使孩子感到母愛。因而產後媽媽的飲食也承擔著雙重任務:泌乳供給嬰兒;供給自身需要。食物多樣化、均衡搭配,才有利於母嬰健康。

首先,要供應充足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在體內燃燒,是最簡單、最清潔的能源。建議用全穀類、蔬菜、白扁豆和菜豆等複雜碳水化合物和水果等簡單碳水化合物配合,保持母體血糖和乳汁營養的穩定。

其次,要增加蛋白攝入量。足量、優質的蛋白質攝入對哺乳期的媽媽和寶寶都非常重要,媽媽每天增加優質蛋白質應達到每日80克。魚、蛋、牛奶、禽、瘦肉是優質蛋白質的來源。大豆類食品能提供質量較好的蛋白質和鈣質,以豆腐、豆漿為宜。

第三,關注脂肪的補充。對寶寶而言,神經係統的發育、組織細胞的合成、激素的製造都需要脂肪。必需脂肪酸EPA和DHA對寶寶腦部發育很重要。應以玉米油、芝麻油、橄欖油為主。

除了上述的基本營養物質外,此時母嬰都需要更多的維生素。最後,還要關注飲水和微量元素的攝入,哺乳期間每日建議飲用礦物質水2000毫升以上,如果出汗多還應增加。注意補充鋅、碘、鐵、鈣、鎂等微量元素,海帶、紫菜、幹貝、鴨肝、黑木耳、香菇、大棗、堅果、豆製品等中含量較高。

來源:京華時報

孕婦皮膚瘙癢能擦藥嗎?

在皮膚科門診,醫生經常會接診到谘詢皮膚瘙癢的準媽媽們。專家表示,孕期女性不必過於緊張“塗抹藥物會影響胎兒健康”。其實,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適當塗抹外用藥物治療皮膚瘙癢是可行的。

目前,臨床治療上尚未發現因單純外用藥物引起的胎兒畸形案例。常見的皮膚問題,如孕期癢疹、蕁麻疹等,都可以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塗抹一些藥膏來緩解皮膚瘙癢的症狀。專家提醒,孕期女性要想緩解或盡量避免皮膚瘙癢的困擾,不管是在冬天還是夏天,都要注意潤膚,保持皮膚水分。

來源:健報

真的有能提高受孕幾率的食物嗎?

從古至今,都有人相信真的有能提高生育幾率的食物,如駝峰、人參、鬆仁、梅子、魚翅,甚至巧克力。可惜,這類故事很多都沒有科學依據,隻是簡單的形象聯係。

不過,有一些科學證據表明,牡蠣是一種能提高受孕幾率的食物。牡蠣富含鋅,而鋅在男性產生精液和睾丸激素以及女性的排卵和生育能力方麵,都能發揮作用。但這並不是說,你每餐都該吞下一盤子牡蠣。

中國營養學會推薦的每日鋅攝入量標準是,成年男性15毫克,成年女性11.5毫克,隻有保持鋅的這種推薦量,才能對生殖係統的正常運轉有所幫助。

來源:親寶網

童年遭欺負,長大工作難

英國《每日郵報》日前刊登的一篇文章稱,相比其他人,小時候被別人欺負過的人,長大後更難找到工作。

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與英國華威大學的研究人員聯合進行的這項研究顯示,小時候曾受過欺負的人,成年後患嚴重疾病的幾率是未受欺負人的6倍。這些因受欺負導致的健康問題,還會讓這些人很難找到工作,或工作不穩定,且社會關係狀況不佳。目前,部分教育機構已開始采取措施,對兒童恃強淩弱的現象進行幹預,並處理因此帶來的不利影響。

來源:生命時報

想要奶水足,產後1周別吃太好

對於剛剛生產完畢的“英雄母親”,家人都想要好好犒勞一番,一是給媽媽補身體,二是盡快通乳發奶。“其實產婦一周內反而不要吃太好。”四川省第二中醫醫院乳腺科主任劉穎提醒。

剛出生的孩子對奶水的需求量不大,“孩子第一天隻吃得了5毫升,他(她)真的吃不了那麼多。”劉穎說。如果產後就開始大量進補,媽媽一方麵被補得“奶源充足”,另一方麵孩子又吮吸不了那麼多,反而在乳房形成堆積。產後1周內,大量的雞蛋和大量的豬蹄都用不著,一般的圓子湯就很合適了。產婦進補需要循序漸進。

來源: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