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馬廝,汪晨犯愁了。這麼高的圍欄自己是跳不過,可門自己也進不去,馬是在裏麵可自己進不去,沒用啊。
汪晨又想起自己並不會騎馬,從小到大他就沒有接觸過馬匹。站了一會汪晨轉身上路,他又在想張玬離去時,有沒有騎馬,沒有騎馬即使走得再快也不可能一晚可出百裏,那時自己可以去追,但轉念一想後,又覺得自己是追不上的,張玬是劍仙,有一定修為鏡界,即使速度再慢自己也追不上。
此次上路顯得輕鬆很多,由於多日的引氣入體讓眾多的清氣凝聚於丹田,雖沒遊走氣脈卻可以讓身體輕盈了許多,步伐快了許多。
何時清氣會反衝氣脈,汪晨不得而知,但他知道短短數日不可能就會反衝氣脈,應該少則數月,多則一年。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走了倆月之後,汪晨感覺離盛都越近,反衝氣脈之日也越近了,他已經打定主意要在進入盛都前學習行氣篇,讓自己輕若鴻雁,增大尋找張玬的機會。
此外這兩個月很平淡,很平靜,平靜得汪晨在想自己是不是在道路上走著,自己應不應該出現在這裏,再者又想起了北老的話,但這些想過之後就不敢想了,這會輕易動搖他尋找張玬的心,他始終不願相信北老。
越靠近盛都,看著在陰雲下進進出出的人群,汪晨有種風雨欲來風滿樓的感覺,不由自主的緊張壓抑起來,引氣已然圓滿,所以他就轉身入了山林,尋得一隱蔽的山洞,據洞中已經枯燥了的屎來看,以前住洞的已經是隻肉食動物。
將背上的棉襖放下,鋪展開來,覆蓋了髒東西,汪晨就盤坐之上,倆月一直行走早就把鞋磨破,一身灰塵了,又打定主意出去之前一定要洗漱一番。
所謂的行氣是通過靜下心來,以意導氣以意行氣,讓清氣行走於任督二脈,經神府,經玉枕等穴位,行小周天再行大周天,以拓寬自己的經脈為主。經脈越寬,那引氣就會越快速越多。
起初汪晨並不能靜心,那股風雨欲來的感覺總是令內心緊張壓抑,從而最終不能自已的顫抖起來,而後他立即望向洞外那悠綠的青林,腦中想著為何自己如此的緊張壓抑。
盛都就在眼前,若進去尋找不到張玬,那他勢必感覺到自己的心血都付諸東流,不隻自己的心血,恐怕連自己的希望都會消怡殆盡,變得不再那麼心切,不再那麼活力勃勃。
所以汪晨由衷希望進入之後,會有很大的困難,大困難就表示張玬就在麵前。但他心中又忐忑自己不能對付的了這些困難,最不得不又逃離盛都。
想到這裏汪晨就不緊張,不壓抑了,因為他已經想到了問題的根源,所以內心就安靜,所以很快就進入了引氣狀態,而後一個時辰就進入了行氣狀態。
古人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來形容做事之前一定要有充足的準備,周全了做起事來就會毫無顧及,毫無顧及做事就會越接近完美。
行完大小周天,汪晨試圖行氣到別外經脈,卻不曾想引起周身劇痛,極速行氣回返任督二脈,才無有落下什麼隱疾。
先前已然說過,引氣是行氣的基礎,汪晨先前已然將引氣打得牢牢實實,所以行氣可以快速的熟悉,所以可以很快的撤走了清氣。但熟悉是熟悉,未到爐火純青和登峰造極就永遠都不能行氣於他處,所以周身才會劇痛。
任督二脈尚未拓寬完畢就去拓寬其餘經脈是不可行的,人體經脈縱然先天便以通竅,但它有粗細窄寬,張玬留下的引氣篇法隻能讓清氣遊走任督二脈。
劇痛過後,汪晨再度行氣遊走任督二脈,拓寬任督二脈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待完全拓寬了任督二脈氣就可在體外延出,也就到了禦氣篇。
行氣有了一年,有了一年再過一年,兩年又過一年,行氣三年到了登峰造極的狀態,汪晨迫不及待起身離開這臭哄哄的山洞,極速前往盛都。
起初走改為跑,跑改為掠,掠到一半汪晨停下來了,立即又改了方向掠向其他地方,許久過後汪晨尋找到一塊瀑布,縱身而下開始洗漱。
與此同時天下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