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瓚領兵攻打右平城,公孫義先行,隻見在右平城下,不消片刻的功夫,便搭設了數十個斜搭高度七八米的雲梯,梯子搭設完畢,便有後續軍馬蹬梯而上!
話說這右平城城牆的高度足足有五六米,加高加厚,而所謂雲梯,不過是比較尋常的梯子有一點暗門而已,尋常梯子隻是一段,而這雲梯乃有折疊之口,也就是說用數段普通梯子折疊而成,加之以機關活口,可以隨意升高長短,為攻城之便,上下兩段亦有抓牢地麵與牆壁的工藝處理,隻見這雲梯底端削尖,盡皆插入土中,以做牢靠之用,而那雲梯底端,橫生尖銳,可以插入城牆之間的縫隙裏,加勞加穩。
雲梯架成,而破門用的巨木喚為“衝車”,這衝車亦有講究,需要選用百年的鬆木,直徑方圓,數人難以合抱,然後在巨木之下,安裝一體的承接之物,承接之物之下,再安裝上數個車軲轆,這車軲轆亦是木製,用鐵箍箍緊,這樣一個半成品的衝車便安裝完畢,因為古代城池的大門都是用巨大的木料所製的,而且門後還有拴木、頂木支護,所以這衝車之上用來撞城門的巨木必須把前端削尖,然後再輔佐以數百人在衝車作用推搡,以增強衝車的力道。
這衝車乃是攻城戰的必備工具,實用的很,但是由於體積過於龐大,難以施展,而且使用衝車的前提是,這城池的大門之前要有足夠的開闊地,以給衝車蓄力的距離,不過這衝車雖然笨重,但是著實是攻城之利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公孫瓚為了對付高飛,已然把自己在上穀城中積攢的家底都拿了出來,所以攻城之事頗為順利,不消一刻鍾的功夫,這右平城的城門便被衝車撞的碎掉了!
雲梯與衝車齊用,威力不小,不過公孫瓚一方在雲梯之上的損失也不小,隻見到城牆之上數隊羌族軍士,正在廝殺爬上城來的公孫瓚所部,其中羌族兵士中有人想要在城牆上推倒雲梯,但是發現雲梯上的尖刺已然插入城牆之上的巨石之間,難以用力,所以放棄,這便是公孫瓚攻城器械的優越性!
不過高飛一方始終占據主動,隻見到城牆上箭矢滾石齊下,砸死無數向上攀緣的兵士,而砸死一批,又有一批跟上。
這雲梯並非木質,水火難侵,不過人卻扛不住火勢,隻見到羌族兵馬往城下傾倒豬油、牛油之類,雖然燒不斷雲梯,但是雲梯之上卻有火勢,兵士難近,一時間隻見到右平城下,哀嚎遍野,死傷無數!
城下的溝壕之中,無數的屍體橫陳,有被燒死的,有被砍死的,有沒腦袋的,有沒胳膊腿腳的,有有氣的,有閉眼的,有鮮血橫流的,有白骨露出的,總之戰爭裏的所有慘象,在這右平城下都能看得到!
自古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句話不知道是批判還是讚美,反正公孫瓚是不會計較這些死人的,他下了死命令,太陽落下之前,定然要攻克右平城!
公孫瓚所部,在雲梯之上沒有占到任何便宜,鮮有兵士衝到城牆之上,不過地下的隊伍,倒是頗有建樹,隻見到右平城城門被破之後,公孫瓚便指揮精銳部隊,衝入城中,誓殺高飛及哥舒玲瓏二人!
右平城本是公孫瓚的老巢,此地的地勢他最了解,其部下之兵馬亦駕輕就熟,隻見到副將單經及鄒丹二人各自領著精兵攻入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