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淮南,行數十裏,袁術苟延殘喘的抵達江亭之地,身邊所生之人已經無幾,隻有數百個老弱病殘之軍士陪在左右!其餘盡散!
時值盛夏,袁術之眾,糧食盡絕,隻剩下麥粉三十斛分派軍士,而袁術家眷壓根就沒得吃,盡皆解餓難忍,袁術親眼見之,神色茫然。
當時還有一個夥夫,以麥粉入鍋,盛得一碗疙瘩湯,送到袁術的手裏,而袁術平生哪裏吃過這種粗糙東西,見貌粗略,不能下咽,乃喚夥夫道,“有蜂蜜水嗎?拿來與我解渴!”。
夥夫拿過那個裝滿疙瘩湯的大碗,“咕咚咕咚”的自己喝了起來,然後喊道,“隻有血水,安有蜜水?”。
袁術聞言,坐於地下,茫然四顧,突然大叫一聲,身子傾倒,吐血數升,倒地而亡!
有詩一首,讚道,漢末刀兵起四方,無端袁術太猖狂。不思累世為公相,便欲孤身作帝王。殘虐無度匿玉璽,驕奢淫逸謊稱祥,渴思蜜水無處得,吐血三升倒地亡。
袁術其人,可以說是被自己活脫脫的作死,不過袁術也算是活夠本了,至少當了一把皇帝癮,這一點,他就比他那個糊塗弟弟袁術強!
且說那夥夫見狀,倒是不以為意,上前摸了摸袁術的脖頸,確實發現無脈相之後,方才對眾人喊道,“袁術已死,我等可盡投於江東孫策!”。
袁術一死,他的那個皇帝虛號也就沒有半點用處了,當下幾百軍士一齊蜂擁而上,把袁術家小盡皆殺了,更有一人割下袁術之頭顱,往孫策軍中邀功!
卻說這袁術在逃出淮南之地的時候,便知道自己此行福禍難料,當即便命一人騎快馬,把傳國玉璽相送於袁紹!到底是自家兄弟,這袁術自知難逃厄運,便希冀這袁紹能夠得到這傳國玉璽,繼而稱帝,也算是袁家的門庭耀祖!
生前不合的兩兄弟,臨死前倒是念想起了兄弟的好,不過這袁術是走到份上了,不知袁紹的下場如何,還在後續!
且說孫策既得淮南之地,不費吹灰之力,更是砍下了袁術之頭,送往許都之內,邀朝廷之賞!
果不其然,袁術身死之消息片刻便抵達了許都之內,而曹操的臉色未喜,荀彧倒是說道,“孫策此役立下功勞,該當稟明天子,冊封聽賞!”。
荀彧所言之事,高飛早就做了,當下便麵稟天下,言說淮南之地,袁術之眾已平,天下大安,正宜犒賞孫策之軍,以慰天下!
獻帝以為然,個中事情,便全由高飛商量曹操來辦!
其實高飛哪裏還用稟報天子啊,他自己便掌控了半個朝廷,而另外半個朝廷在曹操手中,所以此刻獻帝其人,倒有點可有可無的意思,不過高飛費了這麼大的功夫,才把獻帝給弄了回來,哪裏會是一個可有可無人的樣子,而一言以貼切之,乃是借天子之名,以控天下,既然是借,便有還的時候,畢竟像是袁術這種敢冒天下之大不韙者,還在少數,不過這倒是後話了!
冊封孫策之事不再累述,不過袁術既死,傳國玉璽未回,卻還是個問題,傳國玉璽乃是始皇帝嬴政之寶物,後高祖皇帝得之,亦以其為天子尊之信物,朝廷頒布詔令,天子下達旨意,沒有傳國玉璽這個印章於其上,似乎怎麼看都有點虛假的成分,所以傳國玉璽歸於許都乃是一件十分必要的事情!
孫策以袁術之頭顱獻於許都,對傳國玉璽倒是一言未提,所以此時朝中之臣子,盡皆以為乃是孫策殺袁術,私藏下傳國玉璽,而高飛倒是笑道,“諸位此言差矣,傳國玉璽斷然不在江東之所!”。
當時便有一大臣問道,“左丞相何以有此言?當年董卓之亂的時候,便是孫策老爹孫堅從洛陽之內,挾裹玉璽而去,犬子學虎父,這孫策匿下玉璽,當在情理之中!”。
高飛說道,“李大人此言倒是荒繆,吾記得大人祖上三代往上數的話,在武皇帝之時,應該是土匪山賊出身,若是按照犬子學虎父的道理,大人亦應當埋沒於草莽之中啊!”。
那被稱呼為李大人之人,略有慍怒,“丞相乃是羞辱吾乎?”。
高飛擎出腰間佩劍,厲聲道,“不是羞辱汝,乃是要你性命!”。
(武皇帝,乃是漢武帝劉徹,西漢皇帝,好窮兵黷武,廣拓疆土,用人不拘一格,山野莽夫,批字算卦者,皆能為其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