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天都在溝通。工作時,我們與同事溝通、與客戶溝通;在家時,我們與父母溝通、與配偶溝通、與子女溝通;一般時候,我們會與朋友溝通、也可能與陌生人溝通。溝通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而溝通在工作是否順利、家庭是否和睦、做人是否成功的等方麵,都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甚至可以這樣說,一個人的成敗,完全取決於他對外溝通的能力。
但是,如果你真正用心體味每一次與人的溝通,就會發現,完滿的溝通是有難度的。我們常常會懊悔“當時為什麼講了那句話”、“當時怎麼沒想起該這麼說”、“人家怎麼講得那麼巧妙”,等等。這些懊惱、自責、羨慕是令人痛苦的,它讓我們聽到了一種聲音:“你在交際上似乎有些無能!”
再看看那些讓我們羨慕的家夥,他們有著同一種利器——逗人開心,讓人輕鬆、釋懷的幽默感!你需要它嗎?他們多麼光彩照人地活在眾人的歡笑中。你如果感興趣,可以研究他們成功的原因所在;你如果夠聰明,也會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它,並且嫻熟地運用它。
一、你會遇到的溝通絕境
生活在同一個國度裏的人,雖然沐浴著同樣的文化熏陶,然而人們為人處事的方法卻大不相同,有人熱情、誠懇,有人冷漠、戒備;有人主動溝通,有人抗拒溝通;有人老實巴交,有人八麵玲瓏;有人順從,有人叛逆……我們每天都要麵對各種不同心態的人,即使不當交際家,也常常因為與人打交道而產生各種麻煩。怎麼辦呢?有人聲稱,應組建協調人際關係的第四產業,現在的歐美國家裏,很多公關公司已經開拓了這種業務,他們可以為當事人排除各種各樣的人際障礙,大到政府間的糾紛,小到家庭矛盾。在我國,除了催巨額欠款之外,恐怕尚無人花錢去解決各種糾紛,因為我們的交往意識和經濟基礎尚不夠。但是,他們曾遇到的種種溝通絕境,我們一樣也躲不開:
1人際疏離,缺乏溝通
人際疏離與關愛日薄是一個時代症。社會發展會導致人際關係淡化,它主要表現在:
個人之間的心理距離變大
環繞在我們周圍的現代化通訊設施越來越多,從電話、電報到傳真和E-mail,從報紙、電台、雜誌到互聯網和“聊天室”,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越來越快捷、方便了。
但是,這些現代化的通訊方式也漸漸地隱去了語言所蘊含的豐富的情感,人們麵對麵交流的機會逐漸減少,從而越來越疏離了人們之間的親密感情。許多人沉溺在虛擬的網絡世界、動畫世界、影視的世界、現代神話的世界裏不能自拔,乃至於不願麵對真實的世界,不願走進現實的生活,甚至喪失了實際生活的能力。
交往頻率下降
現代人太忙碌,現代人事情太多,因此,很多鄰裏、同事,過著“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的生活,見麵亦不相識。確如美國1950年的暢銷書《孤寂人群》中預言的:大眾媒體的興起,將引發社會疏離現象,未來社會將成為一個缺乏人際互動與人情的世界。上網成癡早已是一般美國民眾的現狀,因此和他們的家人、朋友相處的時間也相對減少,網絡族的社會互動能力有逐漸退化的趨勢,同樣,在我們國家,這種情況也很普遍。
個人之間的關係不穩定
現代人各顧各的存在方式和生活習慣,使人際間的關係越來越疏離和脆弱,親情的淡薄、友情的冷漠、愛情的變質,已經成為現代社會人際關係的十分突出的特征。
傳統上那種田園詩般的生活變成了充滿激烈競爭的緊張生活,我們在物質盛極卻人際疏離的時代再也體驗不到往日富於詩情與人情的交際生活。疏離的人際關係使我們的孤獨感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