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雙喜臨門(1 / 3)

江湖規矩,朝廷與江湖向來是界限分明互不幹涉,可實際上不管是那朝那代,這兩者之間必定都有著千絲萬縷的利害關係,剪不斷,也剪不完。

初平元年,承賢帝登基。

起初先帝在世時,一直未立太子。而承賢帝既非寵妃所生,又沒有強大的家族後盾,所以一直並不被百官大臣們看好,就連先帝病重時朝廷的底下賭坊在對候選皇子押注的時候,承賢帝都未曾上過候選榜。

據說在先帝臨終前的那一晚,先帝依次單獨傳喚了他的十七位皇子,在麵對每一位皇子的時候,先帝都隻問了一個同樣的問題。

先帝閉著眼睛聽完了前六位皇子的回答後,都隻是默默的擺擺手,讓他們退下,但當先帝聽到七皇子的回答時,他終於欣慰的笑了,他顫顫巍巍的抬起皮膚皺褶的手招了七皇子至床前,緩緩的拍了拍他的肩,低聲道“趙家江山有望了。”

說罷,先帝艱難的睜開雙眼盯著頭頂金黃的床幔,揮手讓七皇子退下了。

當天夜裏,先帝密詔手下暗門,親自下旨命暗殺自己其餘的十六位皇子。事後,先帝又命暗門根除與十六位皇子相關的親眷及其所在宮中奴婢侍衛,封鎖消息。而七皇子作為唯一存活的先帝遺子便名正言順的繼承了皇位,成了如今的承賢帝。

新帝登基,普天同慶。天下百姓隻知道這皇宮深院內喜迎新帝,全國上下一派喜氣洋洋之景,卻不知新帝的十六位兄弟早已為先帝陪葬。文武百官憚於暗門,自然也是不敢提起此事,對外也隻是說讚美先帝英明,選了最賢能的皇子繼承皇位。至於那夜先帝究竟問了一個什麼關乎王位與生死的問題,普天之下,隻有也就隻有當今聖上承賢帝一人知曉了。

能夠順利活了下來的承賢帝自然是一位賢能的皇帝。

趙氏王朝建立於百年戰亂的基礎之上,開國皇帝一統江山之時麵對的是一個百廢待興的爛攤子,多年戰亂導致民不聊生,百姓流離失所,土地荒蕪久已。可是開國皇帝還未來的及有所作為,就因征戰多年所受的傷病複發駕崩了。幸而之後的兩任皇帝賢良英明,都是治世之才。兩位皇帝一致大力推行修養生息政策,緩和了尖銳的百姓生存矛盾,安撫了當時動蕩不安岌岌可危的趙氏江山。現如今,經過這兩任皇帝的休養生息政策,多年戰亂留下的問題早已大大的改善了,承賢帝自繼位後就一直謀劃著是時候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整頓經濟了。

對於承賢帝的這個改革的想法,滿朝文武百官自然是有支持有反對的了,而承賢帝也很自然而然的忽略了所有的反對意見,上任伊始就著手陳立了一個改革的核心班底,製定了一係列的改革草案,頒布了一道又一道的詔書,開始了浩浩蕩蕩的改革之路。經過三年的艱苦奮鬥,改革大獲成功,百姓生活日漸脫貧致富,江山社稷也日趨穩固。

承賢帝對此很是欣慰,於是決定重賞改革的有功之臣,這其中首當其衝的便是改革的重要擁護者及執行者—林禦史。

開國伊始,國力蕭條,仁璟帝,崇徵帝實行休養生息政策,養農富商。當時的林家的當家人就曾全力輔佐兩位先帝,而林家世代又都對朝廷向來是忠心耿耿,承賢帝自然是對林禦史很是器重。

初平三年,林禦史因輔佐新帝改革有功,晉封為林丞相。

初平三年這一年對於林丞相來說可謂是雙喜臨門的好年頭,他先是在經曆了七月加官晉封,緊接著十月份,懷胎八個月的林夫人又為林家添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小兒子,取名為林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