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裏木神鳥

人與自然

作者:方敏

總麵積達33萬平方公裏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被人們稱作“死亡之海”,然而一種神秘而古老的荒漠鳥類卻頑強地生活在大沙漠邊緣,它們隻要離開塔克拉瑪幹沙漠,就會莫名其妙地死亡。於是,人們就把它們叫做塔裏木神鳥。它們的命運與塔克拉瑪幹沙漠緊緊相連,那麼,神鳥的真正麵目究竟如何?

探尋塔裏木神鳥

為了尋找塔裏木神鳥,在沙漠裏5月已經十分酷熱,我們前往塔克拉瑪幹沙漠開始了艱難的探尋之旅。火辣辣的太陽炙烤著大沙漠周圍所有的生命,在高達70℃的沙層表麵,沙漠植物將自己縮成一團,避免被強光灼傷。耐高溫的沙蜥躲進了地下洞穴,寂靜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讓人發怵。難以想象那些傳說中的塔裏木神鳥是如何忍受這火爐般的沙漠。

我們邀請新疆著名鳥類學者張耀東教授作為拍攝指導,有著豐富野外拍鳥經驗的張教授多次深入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周邊尋找傳說中的神鳥。根據資料,他建議拍攝時機選擇在下午鳥類覓食的時間。

大約在下午5點,遠處的紅柳樹叢間傳來“嘀、嘀、嘀、嘀”的鳴叫聲,大家循著聲音尋找,發現在紅柳叢中一隻鳥若隱若現,那是一隻褐色的鳥,黑色的喙較長,向下彎曲,像個彎彎的鐵鉤。尾部為白色,頭頂是黑色。我們悄聲移步上前,希望能靠得更近,而這一切似乎都被它看在眼裏,飛起後又落在了距離我們更遠的樹梢上,依舊發出鳴叫聲。據鳥類專家推測,這種鳴叫聲應該是它在向自己的同伴報警,看著這隻鳥的外形,張教授基本確定它就是被南疆地區人們叫做“塔裏木神鳥”的白尾地鴉。

白尾地鴉是僅僅分布在我國新疆塔裏木盆地的特有物種,它們常常飄忽在大沙漠周圍,大有神出鬼沒之勢,因此被南疆地區的人們叫做神鳥,直到1874年它們才被正式定名。受生存環境的影響,白尾地鴉的物種數量非常少,而且活動範圍狹窄,因此被國際組織定義為狹域分布的物種。在20世紀50年代前後,白尾地鴉的種群數量僅有4000到6700隻之間,被劃分為瀕危物種。

21世紀初,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鳥盟、中國科技部和新疆自然保育基金等相關機構和組織開始密切關注白尾地鴉的生存現狀與保護管理,人類通過它們獨特的生理特性來了解和掌握沙漠氣候區的氣候變化和環境演化的進程,促進人類和環境的和諧共處。

沙漠物種的棲息環境和覓食條件緊密相連,白尾地鴉通常生活的區域是沙漠邊緣靠近綠洲的地帶,紅柳、胡楊等荒漠植被可以給白尾地鴉提供所需食物以及一個安家築巢的場所。尤其到了繁殖季節,它們為了找到足夠的食物養育雛鳥,偶爾出現在沙漠邊緣有人類活動的區域,這個季節也是人類觀察白尾地鴉的最佳時機。

目前,人類在地球上僅發現有4種地鴉,其中有2種是分布於中國新疆的特有物種,它們就是僅僅生活在塔裏木盆地的白尾地鴉和準噶爾盆地的黑尾地鴉。

白尾地鴉:古老的荒漠物種,新疆唯一的特有鳥類

白尾地鴉隻會出現在鬆軟的沙質地麵上,它非常善於在沙地上奔跑,為了避免被天敵發現,它們的羽毛十分接近周圍環境的顏色;白尾地鴉有著較長並且向下彎曲的嘴峰,具有挖掘和埋食的功能,憑借這張鋒利的嘴,白尾地鴉能夠在沙漠中比較容易地找到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