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疆的“小布達拉宮”(1 / 2)

新疆的“小布達拉宮”

文明聚焦

作者:任玉勇

巴侖台黃廟位於和靜縣巴侖台鎮老巴侖台溝內,是一座規模宏偉的喇嘛寺院。素有“小布達拉宮”之稱,宗教法名“夏爾布達爾傑楞”,意為“黃教聖地”,為1887年滿汗王的父親布彥蒙庫在位時的建築,是新疆喇嘛教四大廟宇之一。

2013年,經過國務院核定並公布1943處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疆共有55處上榜,其中就有巴侖台黃廟古建築群。

金秋時節,我們一行人驅車前往新疆最大的黃教聖地——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靜縣巴侖台鎮的黃廟觀光遊覽。有幸感受了黃廟的寧靜深遠,那是一種和天主教有著不同文化氣息的藏傳文化,在寄情山水,陶冶心境的同時,把塵世的紛擾拋在九霄雲外,讓靈魂在山水間滌蕩,讓心緒與風兒一起去招搖了一把!

沿途看到冰川上白雪皚皚,耀人雙目。深秋的烏拉斯台草原滿眼的金黃,及踝的枯草與風兒齊鳴,遠山與白雲相望,芨芨草在風中肆意地招搖,白楊和季節爭奪著最後一抹綠色。

到達黃廟時夜晚已降臨,朦朧的夜色中隱約看見一座巍峨聳立的山峰,兩座白塔在月光下熠熠生輝,黃廟隱在一片靜謐之中,而我的心也已被這靜謐所籠罩。

黃廟是新疆最大的藏傳佛教聖地,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部天山深處,距和靜縣城50多公裏,距巴侖台鎮大概30公裏。

黃廟建於清光緒十四年年(1888年),宗教法名為“夏爾布達爾傑楞”,意為“黃教聖地”。“藏傳佛教”又稱黃教或喇嘛教,係中國佛教的一支,為綜合性喇嘛寺廟群,是南路舊土爾扈特部的總廟。由15座寺廟及殿宇,經堂、佛塔、僧舍組成。內高密宗學院、佛經學院、醫學院、哲理學院,占地麵積1.5平方公裏,建築麵積2.4萬平方米,在建築、造像和壁畫藝術等方麵都體現出獨特的藏傳佛教的藝術風格和西北特色。僧人最多時達3800人,素有“小布達拉宮”之稱。

黃廟建築群坐落在天山深處,坐北朝南在中央,呈四方四正分兩層,是典型的藏傳佛教建築,廟內供奉著2.7米的高麥德爾佛像,由青海省運抵,故俗稱“青海佛”。其他14座廟宇錯落有致,坐北朝南分布在四周,整個寺廟群隱蔽在參天古榆樹林中。

黃廟由西藏高僧親自選址,早在清鹹豐十年(1860年)年間,南路舊土爾扈特部的總廟就已經開始醞釀選址,滿汗王的父親布彥綽克圖在位時,派人去西藏,經五世達賴喇嘛“恩準”,光緒三十年(1887年),土爾扈特汗王布彥綽克圖主持修建黃廟,並從內蒙古、西藏請來許多能工巧匠,據說全部修建花費高達500兩黃金。光緒十四年(1888年)建成,被清光緒皇帝賜名為“永安寺”。同年,黃廟下設且勒、迦特潑和曼巴三個學部。

黃廟建築群曾經慘遭破壞,整個寺廟建築群幾乎夷為平地,黃廟為幸存廟宇。1984年以來,班禪大師,生欽活佛先後幾次來到黃廟,讚美這裏的山、水、廟有靈氣。1998年,西藏哲布寺六世生欽活佛捐款200餘萬元對黃廟進行了修繕,現在黃廟前的兩座白塔黃廟前那條河上的生欽橋就是活佛捐資修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