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新育成的小麥品係與未來展望(1 / 3)

北京農學院新育成小麥品係

北京農學院小麥育種組是北京地區開展大穗型小麥高產育種最旱的單位,除北農1/2號外,最近又育成一批矮稈、大穗大粒品係,有的產量潛力可望突破600公斤。下麵簡要介紹幾個。

一、高產新品係

1.F4769

產量潛力:550~600公斤。

組合:12040/阿芙樂爾SN85-2927-4。

特征特性:株高80厘米,肝硬抗倒。分蘖力中等。穗大粒大/千粒重45~49克,白粒。穗長方形,有芒。較抗白粉、條鏽,抗寒。1988/89、1989/90參加北京市高肥組區試,表現較好。特別是在大區試(展示田)中受到專家好評,1981990年在節水農業試驗中,在澆水處理獲第一名,折畝46.5公斤。適於高肥水地,缺點舞對溫度反應.較敏感。開花後遇到天氣,熟期比豐抗8號提旱2—3天,如遇冷涼天氣,則晚熟2~3天。

適應範圍:北方等麥反畝產400公斤以上的高肥力地。

栽培要點:施足底肥,IX配合、繞3~4水,冬水、返青水、拔節水和灌漿水,保墒的地塊可不澆返青水,推遲拔節水,在適期播種和好的地塊每畝15~18萬基本苗,10月1日前後播種22~25萬基本苗。成穗38~45萬為宜。1991年可大量供種。

2.京試121

產量潛力:550~600公斤

雜交組合:233/36657中國無號①。

特征特性:株高78厘米,分蘖成穗中等,穗大粒大,千粒重44~52克(平均47克),紅粒,穗長方形,有芒、軒矮,較抗倒、抗寒、抽穗較晚、但成熟並不晚。灌漿速度快落黃好。缺點是不抗白粉病。

適應範圍:同74769。

栽培技術要點:栽培上要特別注意防治白粉病。拔節期也要注意控一下。其它措施同一般高產小麥,1991年有10000公斤種子。

3.京試202

產量潛力:500~600公斤

組合:農大抗11/農大4003/40009(羅)。

特征特性:株高73~75厘米,抗倒伏。分蘖力中等。穗較大,每穗30粒。千粒重41.5克。紅粒、穗長方形,有芒。適於密植多穗。抗寒,較抗白粉條鏽。抽穗期比豐抗8號早6~7天,成熟期早3天左右。是一個有希望品係。

栽培要點:稈矮抗倒,適於密植,故可加大密度,增加畝穗數,估計可拿到60萬穗以上。栽培上可適當增加肥水,促多穗大粒。注意防治白粉病、蚜蟲。適於高肥水地、稻茬麥田。1991年少量種子供試驗。

京試201、200與202是一個組合,穗較小,千粒重較高.47克上下。栽培方法也相同。

4.京試222

產量潛力:500~600公斤。

雜交組合:233/36657中國無號。

特征特性:株高85~90厘米,稈硬抗倒。分蘖力強,穗大粒大,千粒重48.0克,白粒。穗長方形,有芒。較抗白粉,抗寒,成熟期中等,落黃好,適於高肥地,中上肥地。

栽培要點:同一般小麥,推遲拔節水。1991年有少量試驗用種。

二、抗旱節水新品係

京試180

產量潛力:節水下,450公斤上下。

組合:豐抗15號/京農80~503.6。

特征特性:株高90厘米,稈硬抗倒,穗大粒大,千粒重47.4克。紅粒,穗長方形,分蘖力較強,較抗條鏽、白粉,抗寒、抗旱、適於中下肥地和節水栽培。1991年有少量種子供應。

2.京試181

產量潛力:節水栽培下,450公斤上下。

特征特性:株高85~90厘米,稈硬抗倒。穗大粒大,千粒重52.5克,白粒。穗長方形,有芒。分蘖力較強,較抗條鏽、白粉,抗寒、抗旱,適於中下肥地和節水栽培。

栽培要點:不必澆返清水,春季澆1~2次水即可、推遲抜節水。適期播種時每畝15萬苗即可。1991年有少量種子供試。

小麥超高產育種

一、超高產小麥品種和超高產育種

我們所討論的超高產小麥品種,是指在相同條件下,單產比使用的生產品種增產30~50%的小麥品種也就是說,在生產上廣為采用的豐抗號品種畝產400公斤情況下,超高產麥品種在推廣後,在優良栽培條件下大麵積畝產能穩定在600公斤上下。當然,實現這樣的產量目標還要其它生產條件的改善,才能使小麥產量有較大幅度的增長。選育這種產量水平的小麥品種的工作,就叫作超高產育種。

應該說明,所謂超高產是與坪在生產上廣為采用的生產品種相比較而言的。它與第六次換代後的品種相比,其產量潛力當然就低於30%。

二、超高產育種應該成為我國小麥育種中獨具的特色

長期以來,有些小麥育種單位主要進行適應中等肥力水平小麥新品種選育,以期適應我國廣大麥田肥力較低的狀況,80年代前,盡管有的單位也進行高產育種,選育比當時的推廣品種增產10~30%的小麥品種。但在那種情況下,特別是在北京地區,常被誤認為是脫離實際的工作。因而沒有持久地堅持下去。

80年代初,翟鳳林等(1981)對我國特別是北京地區進行高產育種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選育高產小麥品種的途徑和方法作了較全麵論述I北京市科委設立了小麥高產育種課題並作為“六五”、“七五”期間研究的重點給以支持,小麥高產育種工作得以正常進行。高產小麥品種北農2號的育成就是這項研究的接成果。它在北京地區小麥品比試驗(包括3年區試)中續六年獲第一名或最好評價。六年平均比豐抗號品種增產14.65%,每畝淨增產3.9公斤成為北京地區目前最高產小麥品種。在1988/1989和1989/1990年度,它在北京地區“節水農業”設置的試驗中均獲第一名,被指定為“節水農業”中主要的小麥品種。北農2號1989年4月通過北京市審定,同年在大麵積生產試種中:據不完全統計,有7個生產和試點突破500公斤X畝。其中南郊農場40畝,單產532.9公斤畝。此外超過500公斤/畝的試點還有中國農科院作物所在河北省任丘市的試點(547.5公斤/畝),北京市房山區長溝鄉(540公斤X畝),昌平縣上苑鄉試點(525公斤/畝)和河北省永清縣養馬莊鄉5公斤/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