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木宇看著那如同一個巨大墳包一般的殯儀館,回答楊伯:“像一個大墳包。”
楊伯聽到李木宇的回答不由的笑了起來:“是啊,就是像農村野地裏的一個大墳包。可是你知不知道為何要修成一個大墳包的樣子?這可不是什麼設計師的幽默。”
李木宇聽到楊伯這麼講,自然不知其中的緣由,於是搖了搖頭,看著楊伯一臉迷茫。
楊伯笑了笑繼續說:“你知道,墳包其實都是以前的東西了,現在施行火葬,很少還能見到墳包,可能農村有一些,可是在市裏,墳包卻成了稀罕物。”楊伯說著,臉上露出了一絲追憶。
“我小時候,在農村地裏見到這樣的墳包,就問我爸爸,為什麼死人的家要修成一個像饅頭一樣的墳包?
當時我父親也沒有解釋墳包的由來,隻是告訴我,死去的人家就應該是那個樣子,那是陰宅的樣子,死人住在裏麵才會安息。
這個說法其實後來也得到了證實,對於建築有種凶宅的說法,圓頂無梁要是住人肯定是凶宅,所以你看圓頂無梁的建築特點隻出現在一些寺廟或者不久居人的建築上。
至於這樣為何是凶宅,那麼很簡單,這種樣子不是給人住的陽宅,而是墳包陰宅的樣子,所以人住進去自然不得安生。
我們這裏是西郊公墓,本就是死人居住的地方,而在這西郊公墓的殯儀館,這裏既是死者家屬做告別的地方,而且還連通著火葬廠,所以這裏更是死者留戀人間的最後一站。所以不論怎麼講,這裏最好就是建成陰宅的樣子,這樣才能得以安詳。”
李木宇聽楊伯這麼講著,不由的點了點頭,可是一直見楊伯並沒有將如何安撫那四個惡鬼的事情,李木宇不由的有些心急。
“嗬嗬,看你的表情就知道急了。唉,這人老了確實有點囉嗦。
先前說了關於墳包的傳統,現在說說燒紙,以前,不,即使現在,入土為安現在沒有了條件,但是燒紙的傳統還是一直保留了下來。
你也知道,其實不僅僅有燒紙的傳統,還有燒些紙人,甚至紙糊的車房之類的東西給地下的先人講究。這其實不僅僅是一種活人的寄托。因為這個傳統保持了這麼久,並不會是毫無理由的。
在古代,就有神漢祭祀為了和死人交流,將一些話語寫在紙上,然後燒給死人。不過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的字和地下的它們溝通不是很順利,在古代還發明了專門與鬼交流的殄文。
不說到底如何交流,可是有一點是共通的,那就是都要將那需要給它們看到的東西燒了去。所以現在有些人胡亂燒東西,總是會招惹到什麼。
現在這西郊公墓樣子就是一個墳包陰宅,而你也知道,那四個惡鬼死後雖然沒有葬在這裏,可是他們由於要報仇,所以一直停留在這個殯儀館陰宅之中。所以你要是想和他們交流,那麼殯儀館這裏就好像他們四人的墓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