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
相傳,黃帝去世後,為他守護靈柩的人們因得以瞻仰黃帝的遺容而受到尊崇,後來便以“詹”為姓。另外,周宣王有個庶子被封在詹地,建立了詹國,其子孫就以國名為姓。
詹姓的第三個來源是以官為姓。古代負責占卜的官職叫做詹尹,後人便以祖上官職名中的“詹”為姓。
曆史名人
詹希原:明代著名書法家,人稱“國朝第一”。
詹天佑:中國鐵路工程專家,中國鐵路工程的先驅。
白
白姓的來源有三。春秋時期,楚平王太子建遭陷害被殺,他的兒子勝逃到了吳國。楚惠王繼位後,封勝於白邑,勝因此被稱為白公勝。其子孫便以“白”為姓。
來源二是出自戰國時期,秦國大將白乙丙是西周太王的後裔,其子孫以祖字“白”為姓。
另外,白姓還由少數民族姓氏或他姓改姓而來。
曆史名人
白居易:唐代著名詩人。
白英:明代傑出的水利專家。
白雲上:清代書法家。
創作嚴謹的白居易
白居易是我國文學史上久負盛名的現實主義大詩人。他的創作態度非常嚴謹,而且能廣泛聽取別人的意見。
相傳,白居易每寫一首詩,都要先讀給老婆婆聽。每次讀完後,他都問老婆婆:“聽得懂嗎?”老婆婆說聽得懂的,他就抄在紙上。如果老婆婆說:“我聽不懂。”他就立即進行修改,一個字一個詞地再推敲、琢磨,直到老婆婆能聽懂為止。因此白居易的詩總是明白曉暢,深受老百姓喜愛。
膾炙人口的詩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就是白居易在少年時寫的。
賴
賴姓的來源一是出自於姬姓。周武王的弟弟叔穎被封於賴,建立了賴國。後來賴國被楚國所滅,王族子孫便以故國名為姓,史稱賴氏正宗。
來源二是出自炎帝神農氏。傳說炎帝的後裔有四支,其中一支叫賴山氏,子孫以“賴”為姓。
曆史名人
賴文俊:宋代著名地理學家。
賴良:元代文學家。
賴鏡:清代著名畫家。
賴文光:清末太平天國著名將領。
卓
春秋時,楚國國君有個公子叫卓,人稱公子卓,公子卓的後代就以祖上名字為姓。公子卓後輩中有一個叫卓滑,他在楚國朝廷擔任大夫職位。後來因為他功績卓著,被載入史冊,後代便以“卓”為姓,卓也成為了卓姓的受姓始祖。
曆史名人
卓文君:西漢著名才女。
卓敬:明代文士,因遇事敢言而受到人們的稱讚。
喬
喬姓是出自於姬姓。相傳黃帝死後葬於橋山,其子孫中有留在橋山守靈的,就以山名為姓。南北朝時,西魏大臣宇文泰取喬“高遠”之意,將“橋”改為“喬”。
喬姓還出自於匈奴貴姓,漢代匈奴貴姓有四個:蘭、喬、呼衍、須仆,其中喬氏後與漢族的喬氏融為一體。
曆史名人
喬行簡:南宋名臣。曆任參知政事、左
丞相、右丞相。
喬吉:元代散曲家、戲曲作家。
喬達:元代畫家,善於畫山水。
司馬
司馬姓來源於西周時期,專門掌管國家軍隊事務的官職為大司馬,在當時很有地位。一位名叫程伯林的人擔任大司馬,因立了大功,周宣王賜他以官職為姓。於是,其子孫就以“司馬”為姓。
另外,司馬姓還由許姓等其他姓氏改姓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