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作者:鄔華山

當“菜鳥”並不可怕,可怕是一直是“菜鳥”。通過學習領悟前輩達人的成長心得,可以讓我們從一個非營銷專業的營銷新人成長為一名職業的營銷經理人。

年前,我和一位HR經理閑聊。她告訴我,某人才市場的一小夥子電話邀請她參加當周六的招聘會,因她要出差就很有禮貌地回絕了,但那小夥子不罷休,問可否派其他同事前往,朋友說年底暫停招聘,況且剛好是行業旺季,新人無法安排培訓,那小夥子還在電話那頭勸朋友,她無奈隻得以工作多掛了電話。 最後她說:“後來才知道,那小夥子才剛入職幾天,營銷菜鳥,雖然敬業卻不懂聆聽。”

什麼是營銷菜鳥?營銷菜鳥指的是剛走上工作崗位、缺少工作經驗的營銷新人,營銷菜鳥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為職場精英?下麵就以三字經的方式與新人們分享下。

善總結

2011年7月,公司給我安排一個應屆畢業生做助理,我要求他每天提交工作日報,每周提交工作周報,每月提交營銷月報。

之所以這樣要求他,一方麵是為了掌控他的工作進度,好及時給予指導與校正;更重要的是為了培養他的總結與計劃能力。現在,他已經成長為我的得力助手。

如果你隻會抓老鼠,充其量隻是一隻好貓;如果你善於總結抓老鼠的經驗,就可以成為貓的領導。

樂溝通

小李大學畢業後進入一家公司企劃部工作,加入公司不到1個月,就向部門經理提出了很多建議,但大部分建議都沒有得到經理的采納和肯定。小李為此很是鬱悶,感覺自己在公司中是多麼人微言輕。我安慰小李道:隻有勇於張開嘴,才不會成為被遺忘的“沉默的大多數”。

在職場,不管是開會、頭腦風暴,開拓新客戶,或者與上司彙報工作,向同事請教工作,營銷新人都要像小李一樣有主動溝通的意識,樂於表達自己的工作思路及所取得的成績,這樣,在工作中才能獲得更多資源的支持,並有助於工作任務的圓滿完成。

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句話對營銷新人的啟示意義是,當你有想法、有困難、有成績的時候,應該樂於與人分享,應該勇於尋求幫助,應該主動適當表現,而這都不離開溝通能力。

多學習

有一個樵夫,有一把鋒利的斧頭和驚人的體力,一天可以砍下40棵大樹。但慢慢地,他的斧頭越來越鈍,盡管他工作的時間越來越長,但每天所砍的樹卻越來越少。朋友們勸他休息一會,把斧頭磨鋒利些再繼續砍樹,樵夫卻答道:“我哪有時間休息,哪有時間磨斧頭,我正忙著砍樹呢!”

這個故事聽起來雖然可笑,但現實中確實存在這樣的職場新人,總是以工作任務重、業績壓力大為借口,甚至以為剛從學校畢業出來,知識已經能滿足工作所需了,不願意繼續學習,遇到不懂的問題也不願意向別人多請教,不懂裝懂,或放在一邊不管。

一個30多歲的美國年輕人,10年前的年收入是2萬美元,在聽了營銷培訓大師博恩 崔西關於“3%投資公式”後,決定將年收入2萬美元的3%投資給自己。他買了許多銷售方麵的書,每天研讀,還參加了兩個關於銷售與時間管理的課程。那一年,他的收入從2萬美元漲到了3萬美元,之後他將投資標準提高到了5%、10%,10年之後的他年收入已超過1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