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則
思與想
經濟
中國將成最大石油進口國
美國能源信息局(EIA)說,隨著中國需求的增長和美國產油量提高,中國將於2013年底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石油淨進口國。2014年,中國的年度石油淨進口量將超過美國,兩國間的差距還將繼續拉大,造成這一變化的原因包括中國需求的穩步增長,美國石油產量提高,以及美國市場需求疲軟。(法新社)
房地產再成富豪最大財富引擎
根據胡潤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富豪榜,在過去一年,房地產重新成為大陸富豪最大的財富來源。上榜的1000名富豪中,1/4來自地產業,房地產超越製造業成為最大創富源。在前十名,更有多達6人涉足房地產。中國的土地價格在最近屢創新高,反映了對不動產的強勁需求。今年,地產大亨、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以220億美元的財富一躍成為大陸新首富,飲料大亨宗慶後退居第二。上榜的1000人的總財富在經曆前一年的縮水後強勁反彈,六成上榜者財富有所增加。(新加坡《商業時報》)
解決地方債,銀行先行
幾乎所有的中國地方債都是從銀行借貸而來的,所以有效的解決方法是改進銀行體係運作。中國的銀行應當財政獨立,由央行監管。財務獨立,將使銀行的工作人員慎重考慮他們的利益和損失。為不適當的項目發放貸款,會減少銀行和它的工作人員的利益。維護銀行工作人員的利益十分重要,否則他們會根據人事關係放款,並不在乎銀行盈虧。避免這種行為的方法之一是規定銀行發行股份,多數股份由公眾擁有。股東選舉管理銀行的董事會,進而聘請對公司盈虧負責的職業經理人。(英國《金融時報》)
中國車在俄銷量逆勢增長
在日益萎縮的俄羅斯汽車市場,中國汽車的銷量卻逆勢增長。據歐洲貿易聯合會汽車製造委員會公布的數據,今年1-8月,中國汽車在俄銷售總量已達6.48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35%,占俄市場份額的3.6%。相比之下,福特作為全球知名品牌,且在俄有生產企業,銷量也僅達到6.9萬輛,所占市場份額為3.9%。與此同時,拉達、雪鐵龍和尼桑等在俄市場打拚多年的老品牌,其銷量卻出現了兩位數的跌幅。目前,俄市場上共有近10個中國汽車品牌爭妍,最知名的是吉利、力帆、長城、奇瑞和一汽等。當前銷量位居榜首的是吉利。(俄羅斯《消息報》)
改革
中國首次為打擊網謠定法律標準
根據內地關於控製網絡謠言的首個司法解釋,在網絡上進行誹謗的帖子被轉載超過500次或者被瀏覽超過5000次,其發布者可被判入獄三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聯合發布文件,規定網絡散布謠言和假信息構成犯罪。該司法解釋已經生效。但該解釋還是對網民實名舉報官員不正當作為留有餘地。最高人民法院發言人孫軍工說,那些在網上發布的關於政府官員腐敗的錯誤指控,隻要能證明不是故意編造的,就不以誹謗罪追究發布者的刑事責任。(香港《南華早報》)
社會
外國人遷居中國人數逐漸增加
美國人正在遷往中國,並定居下來。日本人、德國人和澳大利亞人也是如此。他們並不是蜂擁而至,大多數人是華裔。盡管與美國移民數據相比微不足道,但遷居中國的外國人數量明顯呈上升趨勢。2012年共有1202名外國人拿到中國版“綠卡”,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合法、永久性居民。獲得中國永久性居民資格比拿到美國“綠卡”更難,盡管越來越多的人有意在中國安家。約有11.8萬名外國人在北京居住。截至2012年底,共有63.3萬名外國人在中國生活,而2010年的數據為52.5萬。(美國《福布斯》雙周刊網站)
中國人買房太早
社科院在中國房產市場年度報告中寫道,對房價上漲的擔憂促使年輕人“過早”購買首套住房,這使中國中心地區住房緊缺現象嚴重。中國城市居民平均在27歲就會申請首套住房的房貸,比外國人早了很多。據蒙特利爾銀行的調查結果,加拿大人平均29歲購買首套住房,而英國人平均35歲購進首套住房。另一個影響中國人購買首套住房的因素來自於傳統壓力:人們得在結婚前擁有自己的房子。專家稱,趁早買房的趨勢隻是年度報告揭示的問題之一,它可能會迫使一些城市著手“解決房地產泡沫問題”。(香港《南華早報》)
中國煤電開發加劇水資源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