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美酒夜光杯
作者:舒曼
嬌紅美豔的色澤,高腳杯捧在手中晃動時搖曳的身姿,宛若一位婀娜的少女曼妙起舞,舌尖輕輕一抿,微微的果香緩緩地流過味蕾,感覺那濃鬱的醇香和豐富的層次,像極為完美和諧的交響樂一樣,其中每個音符、每個音調的精妙神韻都清晰可辨。亦真亦幻間,品味一種滋味,一種生活,一種人生。
紅酒是歐洲文化的一部分,葡萄品種、產地、曆史、習俗、禮儀紛繁複雜,不同品牌各有講究,細致入微。
歐洲紅酒曆史源遠流長,被視為藝術品。歐洲紅酒均為純葡萄汁釀製,其生產的標準和法律極嚴,酒瓶上必須標明葡萄品種、產區、產地、莊園、類型、年份、酒精度、貯存條件、保質期等等,不一而足。歐洲紅酒品種繁多,據說有數百萬種之多,僅法國波爾多地區,牌子就有近萬種;而法國另一個著名的葡萄酒產地勃根地第地區,就有一千八百處釀酒莊園。這是因為歐洲的紅酒釀製企業規模都很小,葡萄種植地塊和產量都不大,正因為此,所以要在品質上下工夫。釀製者絕不追求“高產”,經營理念嚴格“量入而出”,有多少原料產多少酒,絕不弄虛作假。法國的酒莊不管名聲多大,曆史多久,如果年景不好,葡萄質量差,酒質較差,就會降價銷售。有的酒莊為了維護聲譽,寧可一瓶都不生產。
歐洲釀酒者對品質要求極嚴,對葡萄原料就有“顆收”和“串收”之說,前者意為逐粒挑選,後者則是對一棵樹上的整串葡萄進行檢驗,不合格者絕不使用;為了保證紅酒的營養和糖分,每棵葡萄樹結多少串葡萄都有規定;向陽和背陰的葡萄,釀成的酒也有區別——在這樣苛刻的要求下,“六棵葡萄樹釀製一瓶紅酒”就不是什麼傳聞了。
非但不同莊園的產品口感不一,即使同一莊園所產紅酒,因了年份差異,口感也各有千秋。就一瓶酒而言,因了開瓶後“醒酒”(氧化)時間的長短,前幾杯與後幾杯的味道也有差異。這種精細化的體驗,非長久浸淫其中而不可得。
國人的白酒文化與異域的紅酒文化南轅北轍,白酒的觥籌交錯,大杯豪飲,與紅酒的細品慢咽,淺斟低酌大相徑庭。中外之別,在乎民族性格。國人時常感到壓抑,豪飲白酒便“酒壯人膽”,有底氣“直抒胸臆”,而歐洲人品紅酒,心態安詳,從容不迫,他們品的是口感,是曆史,是故事。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千年前殺氣濃重的戰場,都能在紅酒的氛圍中瞬間成繞指柔的浪漫,而下的紅酒,作為一種高尚的飲品,更成一種媒介,一種工具,一種禮儀,一種身份,一種追求。隨著全球化潮流,葡萄酒已被人們稱為繼英語之後的“第二種國際交際語言”,這種觀點正在得到越來越多精英人士的認同,葡萄酒代表了一種文化和時尚的生活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