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市場的大環境下,每家公司都有自己或短期或長期的發展目標,雖然描述這些發展目標的辭藻可能很華麗,可能很矯情甚至很空洞,但實際上,無論是短期目標還是長期目標,都逃脫不了這四個字——創造利潤。

因為,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的規律指導下,公司的管理者都深深地明白,隻有創造利潤了,才能有公司存在和發展的可能,沒有利潤,一切都免談。

所以,在這樣的大趨勢下,一個員工能否被公司重用,被上司青睞,被同事認可,能否在職場上立下腳跟、發展事業,甚至成為行業精英,最大的籌碼就是能否為公司利潤的創造加一馬力。而從員工的角度來詮釋公司利潤的話,又無外乎這四個字——創造業績。

因為隻有業績才是員工最有力的個人簡介,隻有業績才是員工自身實力的最佳說明。

現實中,很多公司管理者都被問到這樣的問題:什麼是他們評價一個員工工作能力的標準?什麼是一個員工晉升工作崗位的最大籌碼?……這些管理者幾乎都毫不猶豫地回答:是業績。

由此,我們不能不發出這樣的感慨:這真是一個憑業績說話的時代!而在這樣一個時代裏,每一位職場人士如果想被冠之以“優秀”、“上進”、“精英”、“成功人士”的字眼,最有說服力的評價基點恐怕就是能夠為所在公司、所在行業創造豐厚的業績了。

不是嗎?

現實工作實踐中,你所在的公司不是以你的工作量來衡量你的能力嗎?不是以你的業務水平來考慮為你加多少薪水發多少獎金嗎?不是以你能為公司帶來多大效益來決定你的晉升嗎?不是以你能為公司的發展盡多大力量來決定對你的取舍嗎?……

如果以上問題在你那裏都是肯定回答的話,那麼你就不得不麵對這樣一個現實了:公司要你不是因為你有高文憑高學曆,不是因為你口吐蓮花巧舌如簧,不是因為你外表俊朗漂亮看起來多麼有精神,不是因為你能百般討巧博得上司喜歡,也不是因為你工作努力天天加班到深夜幾點,也不是……而是因為你能為公司——創造業績。

也許有人對此種說法很不屑,認為“結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過程”。這是一個太可笑太幼稚太浪漫的觀點,也許私人戀愛上可以適用,也許詩人創作上可以適用,但在職場上絕對不通行。職場就是戰場,如果你真的傻傻地懷著這種所謂的“超然”心態去做事,可能業績創造不了,反而會有個“身首異地”的淒慘下場。這也正是“有人很努力卻依然被解雇”、“有人常加班卻依然不受寵”、“有人很忠誠卻依然不晉升”的最好說明。

所以,職場上,結果是檢驗員工優劣的最大標準,業績是證明員工能力的最佳標尺。一個員工是否優秀、能否成功,最關鍵的是看他所創造的結果和業績。明白了這點,從此刻開始,你就不得不為結果和業績而繼續努力了。

正是為了適應這種“憑業績說話”的職場現實,我們精心地為渴望在工作中創造業績的職場人士,編寫了《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課》這本書。本書既囊括了創造業績的諸多有效的工作理念,供我們了解創造業績所必須具備的一些職場態度,如忠誠、敬業、懷有激情、關注細節、有效執行、主動做事等,又為職場人士在工作實踐中所遇到的具體問題,提出了有效的解決方法,例如如何利用電話創造業績、如何維護良好的客戶關係、如何掌握與客戶溝通的藝術、如何於談判中促成成交等,是集理念性和方法性於一體的實用性“業績課程”。

於繁忙中抽出片刻閑暇,閱讀此書,或許其中的一段話能解開煩擾你許久的工作難題,或許其中的一種應對方法能幫你拿下你正苦心挽留的客戶,或許其中的一個小技巧能讓你坦然、寬容地對待工作中的一切。有此書在手,不是助你一時地提升業績,而是助你找到創造業績的長久方法,為你擁有一個輝煌的職場人生添磚加瓦。

念他人經,解自己難,有此妙法,何樂而不用呢!